科學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生活中光透過物體后的變化現(xiàn)象探索興趣。
2、通過操作,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后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并嘗試用符號記錄。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并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糖紙、透明紙、水果泡沫網(wǎng)、雪花片及各種玩具;記錄圖表、彩色筆、標志符號;一段舞臺燈光視頻、一段節(jié)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過程
。ㄒ唬、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手電筒發(fā)出了什么顏色的光?
。ǘ⒌谝淮巫灾魈剿。(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后,光顏色的變化。)
1、出示各色的布、紙,請小朋友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請小朋友用自己身邊的的布紙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3、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實驗結論。
4、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自己的記錄圖表上。
。ㄈ⒌诙巫灾魈剿。(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后,光形狀的變化。)
1、出示各種各樣的玩具,請小朋友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后,光還會有什么變化呢?
2、請小朋友用自己身邊的的玩具小實驗,看看光還會有什么變化?
3、請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實驗結論。
4、幼兒再次實驗,并在記錄圖表上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ㄋ模、觀看舞臺燈光視頻,制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后,光還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有趣的光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愿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艷的皺紋紙,并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xù)了十分鐘,是什么原因呢?我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于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幼兒對光發(fā)生變化這一現(xiàn)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wǎng)、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艷漂亮,形狀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新發(fā)現(xiàn)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通過調(diào)整活動后,讓我感受:追隨幼兒興趣,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于幼兒通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了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提問,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里,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么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么,指紋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么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jīng)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xiàn),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jīng)過我們的偵察,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xiàn)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里找出和在現(xiàn)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并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nèi)プ鲞M一步調(diào)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么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并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于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找找資料,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和認知小型動物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2.課件:照片-蜘蛛
3.ppt課件:蜘蛛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wǎng)子,網(wǎng)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二、 展開:
1.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觀察探索蜘蛛的外形特征,說一說蜘蛛長什么樣子。
2. 課件:照片-蜘蛛
通過蜘蛛照片,細致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蜘蛛的頭胸部長著什么?
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
腹部一般為圓形和卵圓形,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 ppt課件:蜘蛛,了解生活習性。
你在哪里見過蜘蛛?
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么?
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
有的蜘蛛結網(wǎng)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為食物。
4. 了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小結:蜘蛛能捕捉農(nóng)田里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三、結束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fā)對小型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拓寬幼兒視野。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學習數(shù)學啟蒙課程近一年了,家長一直以來都只是知道我們開設了這樣一個課程,但其具體內(nèi)容,家長了解甚少,更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數(shù)學啟蒙課上的表現(xiàn)及掌握的程度。所以,利用此次“家長開放日”向家長展示近一年來的學習成果。
活 動 目 標:
1、通過幼兒實際操作,學習5的分解與組合;
2、通過操作,觀察尋找出規(guī)律,感知數(shù)之間遞增、遞減,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的關系;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 動 準 備:
每人一套小插板、記錄卡、游戲音樂《找朋友》
活 動 過 程:
一、準備環(huán)節(jié):游戲——請你聽我來拍手
老師邊問幼兒邊拍手:“請你聽我來拍手,請問我拍了幾下手?”幼兒聽
老師拍手后回答:“我聽老師來拍手,老師拍了x下手。”
二、學習“5”的分解:
1、請幼兒拿出5個紅色的棋子放在小插板的最下面一行;
老師:“請問小朋友拿了幾顆什么顏色的棋子放在小插板上?”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
2、老師:“今天,爸爸媽媽來做客,我們就把小棋子分給爸爸媽媽吧!放在
小插板左邊的給爸爸,放在右邊的給媽媽,爸爸媽媽都要有小棋子,看看小旋轉的陀螺
科學教案 篇5
一、領域:
科學
二、活動內(nèi)容:
耳朵聽聽樂
三、活動目標:
1、感知耳朵的作用,了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2、喜歡玩聽覺游戲,有初步的保護耳朵的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活動重點:
感知耳朵的`作用。
五、活動難點:
有初步的保護耳朵的意識。
六、活動準備:
小鏡子、耳朵圖片、錄音機等
七、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導入主題。
2、觀察圖片,認識耳朵及作用。
讓幼兒感知自己耳朵的位置,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
3、游戲:《你的耳朵在那里?》每人一個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耳朵。
(1)出示耳朵的圖片,進一步觀察耳朵。
(2)幼兒討論:
(1)耳朵的外型,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耳朵都不一樣。
(2)怎樣保護耳朵。
小結:每個人都有耳朵,耳朵能幫我們聽到許多聲音。我們要保護好耳朵,不要讓耳朵受傷;不要往耳洞里塞小物品,不能對著小朋友的耳朵大聲吼叫等等。
4、游戲:《聽聽說說》繼續(xù)感知耳朵的用途,通過游戲分辨出各種聲音。
5、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對于這樣的活動孩子十分喜歡,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與耳朵相關的一些知識經(jīng)驗。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探索如何產(chǎn)生風感興趣。
2、發(fā)現(xiàn)風的形成及風的大小與空氣流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3、大膽并清楚地表達自己在操作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扇子,書,帽子,塑料瓶(上面打幾個小洞),紙板,盆,水,紙船。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1、謎語引出
2、梳理經(jīng)驗
師:你平時感受過風嗎?你是怎樣感受到的?
幼:冬天的時候很冷
師從幼兒身邊一圈跑過,讓幼兒感受風
3、師小結:原來,風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探索風是怎樣產(chǎn)生的
1、介紹材料,幼兒第一次操作
師:你們會制造風嗎?
2、交代操作要求
四個人一組,一樣一樣的去試試,用什么材料去制造風?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書本——翻一翻
扇子——扇一扇
礦泉水瓶——捏一捏
書本——翻一翻、扇一扇
紙板——扇一扇
3、師幼交流
三、嘗試產(chǎn)生大風和小風
1、幼兒第二次操作。
探索怎樣才能產(chǎn)生大風和小風。
2、幼兒分享交流經(jīng)驗。
小結:當我們速度很快的`時候,風就會很大,當我們速度很慢的時候,風就會很小,原來風的大小和我們的速度有關系呀!
四、初步了解風的用途
圖片一:風車(風可以轉動風車,傳播發(fā)電)
圖片二:蒲公英(風可以吹動蒲公英,傳播種子)
圖片三:帆船(風可以推動帆船,節(jié)省動力)
師:風有時候也會發(fā)脾氣呢?風發(fā)脾氣的時候,會怎么樣?
師:原來風發(fā)脾氣的時候,也很可怕的!回家和爸爸媽媽在網(wǎng)上查查,有什么可以制止風造成的危害?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惜動物。
(2)知道熊貓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愛吃劍竹的動物。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去動物園看過大熊貓,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玩具或照片,熊貓吃竹子的圖片一張或錄象帶一盤。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教師:小朋友很喜歡小動物,你們看,誰來了?(出示熊貓玩具)(1)提問:你們喜歡熊貓嗎?為什么?(2)提問:熊貓是什么樣子的?(3)提問: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大熊貓為什么是我國的國寶?提問:你們知道大熊貓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叫國寶大熊貓)它為什么是我國的'國寶?(它是我國的特有的動物,很早就生活在我們國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我們都要愛護它。)
3.教師用關愛的情感與幼兒共同小結:大熊貓形態(tài)可愛,動作有趣,性情溫和,是我們喜愛的動物,它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可現(xiàn)在卻越來越少,它的生存面臨的危險很多,我們都要關心它。
科學教案 篇8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與指導:
1、嗅覺游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2、味覺游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1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09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