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7篇(熱)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能用橡皮泥大設計并制作出烏龜。
2、學習運用工具大膽裝飾出各種花紋的烏龜。
3、幼兒在活動中能充分想象、大膽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小烏龜圖片一張、范例一個、橡皮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小烏龜,欣賞各種不同姿勢的烏龜,讓幼兒了解小烏龜主要的外形特征。
2、提問:烏龜有幾條腿?頭上有什么?(有一對眼睛)烏龜的身體下面有什么?(四條腿)烏龜的身體上面有什么?(硬硬的殼)身體后面有什么?(一條小尾巴)
3、幼兒討論小烏龜的做法,教師示范。
4、與小朋友一起討論怎樣制作裝飾烏龜的殼。
幼兒討論,教師示范(搓一個圓球貼上花紋,然后壓扁些,再將下部凹進去。)
5、教師講述烏龜殼和四條腿的連接。(把殼和頭、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7、指導要點:鼓勵并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把頭、尾巴、腿和烏龜殼連接起來。
8、評價,并展示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差之別,但在我們老師的眼里、臉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發(fā)現,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必須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在不斷地發(fā)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tài)度也隨之養(yǎng)成。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向前行進跳,提高幼兒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協(xié)調能力。
2、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練習向前行進跳,培養(yǎng)幼兒合作游戲能力。
用塑料袋套著雙腳。
活動準備:
塑料袋人手一個,皮球若干(人數的兩倍),大筐6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放松身體)
播放音樂,幼兒跟隨教師活動身體。
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做運動吧!頭部運動→伸展運動→體轉運動→體側運動→踢腿運動→跳躍運動→放松運動。
二、基本部分(探索玩法)
1、自由探索塑料袋玩法。
預設玩法:踩在袋內學做袋鼠跳,拉著跑做放風箏,拉著甩做大風車,吹成球做皮球踢,吹成球向空中拋……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幼兒開展合作。
2、分享各自不同玩法
請3—4名幼兒示范自己的玩法。
提問:還有誰有不同的玩法?
3、學習雙腳并攏向前行進跳。
重點介紹鉆進袋子玩的孩子的玩法。
師幼共同小結動作要領:兩手拉緊兩邊的領帶,雙腳并攏,起跳時膝蓋稍彎,腳掌用力蹬地往前跳,落地時輕輕著地。
要求:提醒幼兒穿塑料袋可與同伴互相幫助。
4、游戲:袋鼠運西瓜
過渡語:熊爺爺田里的西瓜熟了,于是熊爺爺把所有的西瓜都摘了下來想運回家,但是自己運不完,想請袋鼠寶寶們幫忙一起把田里的西瓜運回家,你們愿意嗎?
運西瓜要求:站成三排,先跳到田地(筐前)拿一個西瓜放進你的袋子里,然后跳回“家”將西瓜放在筐里。后面的袋鼠寶寶要等前面的袋鼠寶寶把西瓜運回家放好了,自己才出發(fā)去運西瓜。運西瓜的途中要注意安全,盡量不要摔倒。
幼兒第一次嘗試運西瓜。
5、比賽運西瓜。
過渡語:最后剩一半的西瓜了,我們這一次就來比賽運吧,袋鼠媽媽看看哪組的袋鼠寶寶運完最快?
比賽要求:第一個袋鼠寶寶運西瓜回來時要先拍下一個袋鼠寶寶的手,再跳到后面站好。后面的袋鼠寶寶一定要等前面的袋鼠寶寶運西瓜回來拍你的手,才能出發(fā)去運西瓜。
三、結束部分(整理放松)
師:袋鼠寶寶們真厲害、真能干,幫熊爺爺把所有的西瓜都運完了,慶祝一下。
袋鼠寶寶們都累了吧,跟袋鼠媽媽一起來放松一下吧。(揉揉、拍拍腿和手)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主要以玩塑料袋貫穿始終,環(huán)節(jié)緊緊相扣,由易到難,幼兒先是自由探索塑料袋的玩法——然后用塑料袋套著雙腳練習向前行進跳——最后通過游戲《袋鼠運西瓜》練習并掌握雙腳向前行進跳的動作技能。在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活動氣氛非常活躍,尤其是第二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模仿袋鼠用塑料袋套著雙腳練習向前行進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扮演袋鼠寶寶,老師扮演袋鼠媽媽,然后讓袋鼠寶寶去追袋鼠媽媽,孩子們個個開心不已,迅速用塑料袋套著雙腳,拉緊兩邊的領帶,雙腳并攏用力向前跳去追袋鼠媽媽,玩得不亦樂乎,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還有第三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一聽到要去幫助豬爺爺運西瓜,就特別的興奮和勇敢,在過程中,孩子們先是認真聽老師講解運西瓜的.要求,然后再按要求帶上袋子,拉緊兩邊的領帶,一個接著一個去運西瓜,去運西瓜的途中,孩子們都不怕困難,互相加油,很快就幫助豬爺爺運完所有的西瓜,充分掌握了雙腳并攏向前行進跳的動作技能,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唯有不足之處是:第一,孩子們自由探索塑料袋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孩子年齡小,沒能探索出塑料袋的更多玩法,而是老師直接給予孩子,所以,以后在設計活動時,我一定要認真分析孩子的發(fā)展水平,然后根據孩子的發(fā)展水平來設計合適這一年齡段孩子學習的活動。第二,孩子在活動中,運動量過大,導致有幾個孩子在最后的游戲比賽中完全跳不動了,所以,以后我在活動中要及時調節(jié)幼兒的活動量,針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幼兒,防治兩極分化現象,積極引導鼓勵缺乏自信的幼兒,對能力強的幼兒可適當提高要求,避免一刀切現象。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大膽想象,并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進行作畫。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重點: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方法進行制作顏料想象畫。
難點: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繪畫紙每人一張、粗吸管、梳子、牙刷、彩色顏料、排筆、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來一些特殊的繪畫工具,(教師邊出示工具:粗吸管、梳子、牙刷,邊請幼兒說出工具的名稱。)
2、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利用準備好的工具作畫,并請幼兒將想好的方法講述出來。
二、過程:
1、教師嘗試幼兒上述方法示范作畫,并提示幼兒要注意衛(wèi)生。
2、發(fā)放工具幼兒進行作畫,教師巡回觀察,并提示幼兒要大膽想象大膽作畫。(教師適時參與,適時進行個別指導,根據幼兒主題內容鼓勵幼兒使用手指點、排筆添畫、梳子印、牙刷刮梳子噴等多種方式,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
3、幼兒作畫完成之后,進行分享交流。
作品展示并請幼兒將自己作品內容講述出來,教師進行及時點評。
4、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的作品內容真是豐富多彩,所以我們可用不同工具不同方法進行制作自己的畫,這樣的畫是屬于自己的畫,是更生動有趣有創(chuàng)意的畫。
實踐成果:
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去實現,本次活動的的重點就在于利費利舊,使用多種工具多種方法進行繪制有創(chuàng)意有個性的.屬于自己的作品,幼兒動手興趣濃,通過教師的鼓勵與支持幼兒作品豐富多彩(作品內容有:果樹林、海底世界、美麗的煙花、花蝴蝶、大海、獅子等、、、、、、。)孩子們的想象遠遠勝過教師的意料之中,色彩掌握也較好,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盡情的表象自己內心的想法,大膽的動手創(chuàng)作這是最可貴的,也是孩子們最想要的。因此幼兒的作品更具有獨樹一幟的個性化表現。這樣的美術活動才會使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舞臺演出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們非?释约涸谖枧_上表演。根據大班孩子經驗的積累,開展了以幼兒為主體,由幼兒自編、自導、自演的綜合系列活動《我們的舞臺》。充分發(fā)展陔子的創(chuàng)造性,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幫助幼兒充分享受自主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結合經驗,討論與協(xié)商,確定演出內容和方法。
2、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突ブ鲃訁⑴c、大膽競爭的積極性。
3、獲得愉快、感受自身價值。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看過文娛演出的電視,對節(jié)目種類、形式、主持人的話、演員化妝造型等有粗淺認識。
(2)有過舞臺表演經驗。
2、物質準備
(1)積累的各種表格、單子等。
(2)各種色紙、膠水,剪刀、毛線等。
(3)幼兒化妝品(口紅、胭脂、白色粉等)。
(4)若干份小禮品。
活動過程:
活動層次一:初步商定節(jié)目種類。
1、結合經驗,談一談演出節(jié)目的類型、自己想表演什么類型的節(jié)目、名稱是什么。討論中,尊重孩子的意愿,肯定孩子提出的節(jié)目。對于一些技術性較強的節(jié)目也不要橫加干涉,應鼓勵幼兒先作嘗試。選擇節(jié)目時,提醒幼兒可結合自己的經驗、特長、興趣而選。
2、自主結伴,確定演出節(jié)目名稱及演出人員。將結伴的結果記錄成表格。
活動層次二:確定節(jié)目名稱及合作人。
1、展示幼兒合作的表格。是否人人參加,每一個節(jié)目的合作人數是否合理,并引導幼兒就以上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2、討論中,引導幼兒進行調整,通過刪減人員或增加人員,解決部分幼兒沒有節(jié)目的問題。另外,也可引導孩子擴展重新提出新的節(jié)目,以確保幼兒人人都有演出的節(jié)目。引導幼兒自找場地,自己組織,進行節(jié)目的排練。
活動層次三:討論節(jié)目串聯(lián)詞。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在電視中學到的某一段串聯(lián)詞,然后燈兒展開討論,共同歸納出串聯(lián)詞的特點
、僖龉(jié)目名稱及成員。
、谀芎喢鞯亟榻B節(jié)目的內容或內涵。
出示幼兒的.節(jié)目單,引導幼兒針對節(jié)目單上的節(jié)目一個一是開討論,得出每一個節(jié)目的串聯(lián)詞,并將討論出的串聯(lián)詞發(fā)給幼兒人手一份回家練習,準備競選節(jié)目主持人。
活動層次四:競選節(jié)目主持人。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見到的節(jié)目主持人是如何報節(jié)目的,并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概括出對節(jié)目主持人的要求:
目時神態(tài)大方、語言響亮、口齒清楚、表情自然等。
請參加競選的幼兒依次來主持一個節(jié)目(即說某一個節(jié)目關詞),其余幼兒做評委,認真觀看并評價。
請全體幼兒進行評選,以表決的方式,選出得票最多的兩名作為節(jié)目主持人。
活動層次五:修改節(jié)目。
按節(jié)目的類型,將排練的節(jié)目展示給幼兒。
根據同伴展示的節(jié)目,提出意見,對同伴的言行修改與完善。
活動層次六:制作服裝、道具等。
對自己的節(jié)目先小組討論,自己節(jié)目需要哪些道具,什么樣的服裝。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幼兒群策群力,討論每一個節(jié)目所需何種道具或服裝。
3、出示各種色紙、剪刀、膠水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成自己所需要的道具或服裝上的小飾物。
活動延伸:
發(fā)動家長一起參與道具與服裝的準備。
活動層次七:化妝、彩排。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化妝,頭發(fā)如何修理,頭上、手上、腳上又需要哪些裝飾。
2、選出認為化妝最漂亮的幼兒。(即妝化的既不濃,也不淡),統(tǒng)一化妝的濃淡程度。
3、重新化妝,穿著服裝并按節(jié)目單程序進行彩排。
活動層次八:文藝演出。
1、教師致詞
小朋友自己編導、自己排練、自己演出,精心準備了一臺文藝節(jié)目。讓我們在舞臺上盡情地唱歌、舞蹈,快快樂樂的玩吧。
2、按節(jié)目順序演出。把幼兒節(jié)目拍攝下來。
3、演出結束,每人一份小禮品,作為獎勵。
4、播放錄像,讓幼兒觀賞自己在舞臺上的演出,充分享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的特點是變“教師為主”為“幼兒為主”,變“個別參與”與“整體參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嘗試”;顒舆^程中幼兒自編、自演,教師引導、幫助、支持。雖然大家都很緊張而又忙碌,大家共同享受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功,享受著活動中師生、同伴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所帶來的愉悅之情。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學習正確表現音樂的情感,并創(chuàng)編新的歌詞。
3.初步掌握輪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活動準備:
教具:大鼓、鼓錘、節(jié)奏、圖片,敲鼓與唱歌的標記。
學具:小鼓、鼓錘、畫夾和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幼兒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動興趣。
。ㄔu析:讓幼兒自己在探索中獲得感性經驗,又適合幼兒好動的性格特點。)
二、學習副歌節(jié)奏。
1.幼兒模仿老師敲鼓:
×× ××︱×× ××︱×× ××︱×× ××︱
2.出示小貓、小鹿卡片,引導幼兒注意敲出上述節(jié)奏從弱到強的變化。
3.老師按×× 0 ︱×× 0 ︱×× ××︱× 0 ‖的節(jié)奏敲鼓。
提問:鼓聲有什么變化?
你們會唱出這樣的節(jié)奏嗎?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幫助幼兒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兒完整演奏副歌節(jié)奏。
。ㄔu析:借助動物們走路腳步的輕重,幫助幼兒理解節(jié)奏的強弱,效果很好。)
三、學唱歌曲。
1.老師隨琴聲有感情地范唱。
提問:歌里唱了些什么?誰聽到了我的鼓聲?
幼兒回答后,老師出示相應圖片。
2.老師清唱一遍,幫助幼兒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3.幼兒看圖片輕聲學唱。
4.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學唱。老師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聲。
5.師生對口形練唱。
6.幼兒一邊唱一邊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7.分組輪唱的方式練唱歌曲。
四、創(chuàng)編歌曲。
1.幼兒討論:“除了太陽、花兒、小鳥和小朋友,還有誰會聽到鼓聲?它們聽了鼓聲會怎么做?”
2.小朋友將自己想到的畫在紙上。
3.小朋友四人一組自由組合,把自己畫的內容編到歌里去,用輪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師請幼兒把自己編的歌唱給大家聽。
5.小朋友分組到客人老師面前表演。
大班教案 篇6
目標:通過小實驗活動,幫助幼兒發(fā)現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能產生電;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繼續(xù)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準備:
1.塑料尺子、梳子、筆、木梳等,剪好小紙。
2.塑料板、玻璃杯、錫箔紙、羊毛衫。
3.《蝴蝶飛》實驗材料:塑料板、彩色薄紙等。
實施:
(一)分組實驗活動:
1.讓幼兒用塑料尺、筆等,在頭上摩擦后吸紙削進行觀察有什么現象。
2.用羊毛衫在塑料板上摩擦若干次,然后把塑料板放在干燥的玻璃杯上,觀察有什么現象。
3.用塑料板做的`小扇子順著一個方向使勁摩擦,然后握住小扇子柄,把小扇子摩擦的一面撲向蝴蝶,觀察有什么現象。
。ǘ┘姓勗挘
1.你們是怎么做試驗的?發(fā)現了什么?
2.塑料尺、筆怎么會吸紙削的?
3.什么叫摩擦?為什么經過摩擦后能吸紙削?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靜電現象。
4.這些東西除了可以在頭上摩擦產生靜電外,還可以在什么地方摩擦產生靜電?
5.為什么有的摩擦會產生靜電?有的不會產生靜電?
6.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摩擦生電現象。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學生手拿捆成一捆的蘿卜,從活動場的一端到另一端,把自己手中的蘿卜放到另一端的.框中
活動目標:
讓學生對數字有一定的辨認力。提高學生的體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錯放蘿卜
活動準備:
道具蘿卜、竹筐、口哨
活動過程:
一、學生集合,教師給學生講解活動規(guī)則。
二、給學生分組。(把學生分成6組,每組6人,依次站好)
三、分發(fā)蘿卜每人一捆,每組站在最前面的同學先玩。(生先數清楚自己手中的蘿卜數量,再跑到活動場的另一端把蘿卜放在與蘿卜數量一樣的竹筐中。第一個同學完成后,第二個學生繼續(xù)。)
四.師清點蘿卜的數量,是否有誤。
五、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有失誤的學生。
六、 說一說下次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放蘿卜的過程中有混亂現象。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應安排更加仔細,讓學生在活動中能收獲更多。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區(qū)域活動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安全教案范文大班《安全》教案04-20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經典】07-24
大班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教案08-10
(精選)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經典)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