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精品)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一次飯吃好后請幼兒自己去放碗時的驚奇發(fā)現(xiàn)。有兩三個幼兒一起去放碗,這幾位寶寶居然拿著手中的碗勺進行敲打起來、、、、、、敲的孩子越來越多并表現(xiàn)的特別開心,從中也帶動了吃飯很慢的幼兒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為了參加他們的這一發(fā)現(xiàn)。為了讓托班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吃中飯時也快一些,我設計了此活動《叮叮咚咚》。
二、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跟著教師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戲中體驗敲打碗勺的`樂趣。
三、重難點
重點:樂意與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戲。
難點:主動去嘗試敲打碗勺。
四、活動準備
碗、勺子、背景音樂
五、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用遮擋板擋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導幼兒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擋板后面有什么嗎)
2、在遮擋板中逐一出示孩子們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動物的口吻與小朋友打招呼問好:(小寶貝們,你們好,認識我們嗎?我們可很喜歡你們哦)
3、教師在擋板后面進行敲打,并要求幼兒拍手、頭、腿等形式與教師進行互動。
4、教師把擋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導幼兒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變換。
5、教師把材料擺放到每一張桌子上,請幼兒進行嘗試(教師應觀察即使引導幼兒進入游戲,體驗快樂的敲打)
六、活動反思
此活動借助了幼兒非常熟悉的碗與勺,平時他們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體驗敲打碗勺。而且現(xiàn)在很多剛入園的寶寶都對吃飯不感興趣,通過次活動讓幼兒對主動去使用碗勺,并樂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飯的過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能把大。伾┫嗤膱D形歸在一起,并能表達分類標準。
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與難點
能大膽表達分類標準。即分類后能說出是按顏色或大小分類的。
材料及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積木、雪花片、木珠,幾何圖形等。
設計思路
分類活動屬于數(shù)前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為幼兒以后理解數(shù)概念作心理準備。如幼兒理解數(shù)的實際意義,需要對某數(shù)所表示的物體的數(shù)目進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礎是能夠排除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擾。這種能力是在分類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進行分類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操作擺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讓幼兒表達分類標準是小班幼兒開展分類活動的重點難點。這是一因為幼兒的概括能力比較差,同時語文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因此,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語給幼兒適當?shù)奶崾荆可以采用放標記的方法讓幼兒先把想法表示出來,然后再學習用語言說明分類標準。
活動流程
1、操作經(jīng)驗——討論歸納——復習鞏固操作體驗在活動區(qū)中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擺弄,積累有關物體的顏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經(jīng)驗。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種顏色的雪花片4——5片。指導語:請你把顏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積木材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圓柱體積木各不相同4—5塊,每種形體的積木放在一起。指導語:請你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種形狀不同的木珠,每種4—5個,顏色不同。指導語:請你把形狀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颍赫埬惆杨伾嗤哪局榉旁谝黄。
。4)分玩具材料:積木、木珠、雪花片。指導語:請你把顏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討論歸納經(jīng)過分組討論幫助幼兒提出和轉換分類標準。
(1)給每個幼兒一些不同顏色的,幾何圖形,每種都有大和小兩種。指導語:請你們把這些圖形放在兩個盒子里,每個盒子里要放入一樣的圖形。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并證明為什么把這些圖形放在一起;蛘呖梢哉埰渌變翰虏滤前词裁礃藴史诸惖。
。2)給幼兒再次分類指導語:剛才你們是按圖形的顏色(大。┓值模F(xiàn)在你們再用別的方法分一次。
。3)給幼兒兩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四個空盒子。請幼兒給兩盒雪花片分別進行分類,兩次要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分完后用標記(大)、(。┍硎。然后再讓幼兒證明分類標準。說明標記應在課前先讓幼兒認識。
3、復習鞏固在活動中投資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種材料的數(shù)量,繼續(xù)讓幼兒操作,學習分類。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新入園的幼兒及其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生活
2.熟悉本班教師,消除新生及其家長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活動準備
玩具、圖書、水杯、記事本等。
活動過程
1.邀請家長
邀請家長在見面會的上午,自由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與幼兒共同來園,
并陪伴幼兒在班上停留一段時間。
2.與家長和幼兒見面
教師接待不同時間來園的家長與幼兒時,首先要與家長、幼兒互相見面,彼此認識,
然后可帶領家長、幼兒參觀本班教室,向家長介紹環(huán)境及功用等。
3.家長與幼兒共同游戲
教師鼓勵家長帶領幼兒熟悉本班環(huán)境并陪伴幼兒游戲。教師可介紹幼兒家長、幼兒相互認識,
并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游戲。
4.了解幼兒個別情況
教師可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幼兒特點、成長環(huán)境、特別需要等情況,
并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般特點、親子關系等等。
5.與幼兒親近
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主動與幼兒親近,讓每個幼兒感到被關注,使幼兒消除陌生感。
6.告別
教師逐個與幼兒及家長告別,并告訴他們什么時間再來。
建議
消除家長與幼兒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關鍵在于教師的態(tài)度,
本活動要求教師必須熱情、耐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和同伴哭與笑時的不同表情。
2.體驗笑帶來的愉快感受。
3.通過對情緒的認知來初步學習把握自己的情緒。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5.愿意動手創(chuàng)作,體驗欣賞創(chuàng)作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入園時哭笑表情的錄像特寫。
3.幼兒用書第1冊第15-16頁.
三、活動過程:
A.觀看入園時一些有趣的表情的錄像。
這是誰?在做什么?
你的心情怎么樣?學一學。
B.對鏡子做表情。
幼兒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可以哭、笑、做鬼臉等,觀察嘴巴、眼睛等的'變化。
C.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1.談論自己最喜歡的神情,并表演給大家看看。
2.邊看幼兒用書,邊感受哭與笑的表情。
四、游戲
"點芝麻"被點到的幼兒,大家要叫出小朋友的名字。大家一起看看誰被點到了。
五、活動延伸
學唱歌曲《小狗小狗哭了》。
邊聽歌曲,邊自由和小伙伴打節(jié)奏,學唱歌曲。
給歌曲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唱邊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習有節(jié)奏的左手腕轉動的動作。
2.在教師語言提示下,學習手腕由內向外翻轉,并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的手腕轉動的動作。
3.在邊做手腕轉動邊做踏點步的舞蹈動作時,注意調整自己與同伴的距離,避免碰撞他人。
活動準備
1.新疆帽一頂。
2.錄音機,《娃哈哈》音樂磁帶。
過程
1.學習手腕轉動。
(1)教師(頭戴新疆帽):今天我要為你們跳一段新疆舞,請小朋友注意看我手上作了什么樣的動作?在我表演的時候,請小朋友為我拍手伴奏好嗎?
。2)教師跟隨音樂表演,突出手腕轉動的動作。幼兒觀察教師動作,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作要點。
教師:請你們說說,我跳新疆舞時手腕是怎樣動的?你們做給我看看!
(3)教師歸納幼兒的回答,并以游戲的方式示范手腕轉動的動作。
教師:我們用手心當鏡子,并自己照一照,再轉過去給別人照一照。注意手心有里向外翻出去。
。4)教師和幼兒共同聽音樂,完整地做手腕轉動。教師可用照鏡子的游戲語言提示幼兒。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的手腕轉動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做不同方向手腕轉動的.動作。
教師:我們除了可以在胸前做手腕轉動,還可以在什么位置上做手腕轉動呢?
。2)教師不斷反饋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并及時帶幼兒集體練習。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小朋友創(chuàng)編的動作。
3.引導幼兒將踏點步與手腕轉動結合起來。
。1)幼兒起立,教師邊唱曲譜邊帶幼兒做踏點步和手挽轉動的動作。
教師:現(xiàn)在我們時時把手腕轉動和踏點步結合起來做。踏步的時候拍手,點步的時候手腕轉動。
。2)幼兒散點站位,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便踏點步邊做手腕轉動。
。3)教師檢驗幼兒是否有意識的調整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07-09
[經(jīng)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8-25
小班幼兒園教案12-09
幼兒園小班教案05-11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8
小班幼兒園教案03-01
幼兒園小班教案01-17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小班經(jīng)典的教案01-28
幼兒園小班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