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科學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常見金屬的種類,了解不同金屬的性質(zhì)。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zhì)。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類型的金屬段,實驗用的相關材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也是本單元的一個次級研究主題,主要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zhì)的共同性質(zhì)特征。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為什么使用該種金屬的問題來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金屬的性質(zhì)部分是本課最重要的活動內(nèi)容,要求學生逐一進行操作和觀察,以揭示金屬的共同性質(zhì)。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先動腦再動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學的研究。學習科學是為了服務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屬的性質(zhì)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啟發(fā)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述:在我們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除了我們前面認識和研究的紙和布外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和研究一種材料:金屬。(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了解身邊的`金屬制品。
1、談話:我們周圍許多物體都是金屬制成的,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金屬制成的?人們?yōu)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p>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匯報本組的討論結(jié)果。
4、講述:用金屬制作的物品有廚房用具、高壓電線、獎杯、常用工具等,因為它們比較耐用、可以導電、有光澤、銳利,所以用金屬制作這些東西。用金屬來制作是利用了金屬的一些特性,如堅固耐用、堅硬銳利等,那金屬的性質(zhì)究竟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屬的性質(zhì)。
1、研究金屬的光澤度。
。1)、選擇鐵釘、粗鋁絲、粗銅絲等材料;
。2)、用砂紙摩擦它們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變光亮,有熱度)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jié):摩擦變亮、摩擦生熱。
2、研究金屬的導熱性。
。1)、把鋁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熱水里,過3分鐘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塑料棒有一點熱,木筷沒有感覺,鋁勺很燙)。
。2)、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3)、總結(jié):鋁勺導熱快。
3、研究金屬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長的粗鋁絲放在鋼板上;
。2)用鐵錘敲打它,把圓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變化?(變寬、變長)
。4)、學生分組實驗,匯報。
。5)、總結(jié):金屬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形狀可以發(fā)生變化,具有向外擴散的延展性。
4、總結(jié)金屬的性質(zhì)。
。1)、提問:通過以上的實驗活動,我們知道金屬有哪些性質(zhì)?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總結(jié):輕重、硬度、延展性、導熱性。
。4)、講述:金屬的性質(zhì)還很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探究中會逐步學習到。
三、拓展應用:
1、談話:想一想,根據(jù)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結(jié)合書本的資料,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jié)。
4、課后學生搜集有關金屬的的資料閱讀。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經(jīng)歷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過程;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2.愿意合作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通過觀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環(huán)形山,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大氣層方面的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相關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采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將小組同學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并從大氣層的結(jié)構和人類在不同圈層內(nèi)的活動情況兩方面將資料歸類。然后讓學生用繪圖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氣層的結(jié)構及人類在大氣層的活動情況,并在小組內(nèi)形成統(tǒng)一意見,達成共識。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補充,形成對大氣層的整體認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恰當?shù)募右砸龑Ш驮u價,使交流活動有序進行。
還可以采取演講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圖片資料。采用演講解說的形式應注意引導學生盡量避免重復資料的解說,提醒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fā)言,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逐步建構地球大氣層概貌,形成對地球大氣層的初步認識。
二、提出問題
先直接提出問題“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
三、猜想假設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并將討論結(jié)果以論點的形式進行匯總?梢詮拇髿鈱訉Φ厍、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如果學生沒有找到或談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環(huán)形山的問題,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展示出來,同時提出問題:“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引導學生討論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環(huán)形山的成因,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地球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顒咏Y(jié)束,教師可引導學生填寫好下面研究記錄。
四、實施探究
我的研究記錄
研究項目研究結(jié)果我的證據(jù)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大氣層對動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植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人的意義
我的研究結(jié)論:
實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將活動結(jié)果進行總結(jié):一是匯總大氣污染的治理建議與方案;二是總結(jié)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對優(yōu)秀建議和方案的提出者給與肯定和表揚。
按照“認識大氣層概貌——了解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動物、植物、人的意義——大氣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活動條塊化的框框,設計綜合化活動,將本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活動點合并,即活動一、二、三合并成一個活動。在課的開始,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看有哪些發(fā)現(xiàn)和收獲。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開放式活動,充分交流自己的課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資料,同時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求同存異,達成共識,并將各組的研究成果匯總整理(如下表)。
我們的研究記錄
我們研究的問題我們的研究成果
大氣層的結(jié)構
也可將本課活動整合成“我們的大氣層”主題演講會的形式,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進行演講,也可以自主上臺演講。演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演講者的表現(xiàn)及演講內(nèi)容及時進行評價。
五、展示交流
活動結(jié)束,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組研究成果。如果學生在整合的活動中沒有涉及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內(nèi)容,在活動結(jié)束時提出關于治理的問題,讓學生就治理問題談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動:
臭氧層的破壞是最嚴重的大氣污染,這也是最受環(huán)保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方面的資料,并將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制作成宣傳版面,并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宣傳活動。
也可以組織學生結(jié)合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及課后搜集的有關臭氧層知識設計保護地球大氣的廣告語或警示語,并將它們制作成警示牌,懸掛于教室、學校、社區(qū)顯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時刻關注大氣污染問題。
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fā)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作業(yè)設計:
做一份我家周圍的空氣狀況調(diào)查報告:調(diào)查時間、調(diào)查地點、調(diào)查方法、調(diào)查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我的建議。
板書設計:地球的面紗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熱層
逃逸層
課后反思:
大氣層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層,它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從學生對大氣層的認識上看,還是浮在面上、籠統(tǒng)的概念。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地球大氣層的基本情況和地球上風的成因,通過觀察、實驗、制作、搜集整理資料、調(diào)查訪問等方法研究蘊藏在其中的科學道理,了解了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數(shù)學活動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 理解減法應用題中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關系。
3.引導幼兒回顧生活情景,仿編:"求剩下"的減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熟悉超市環(huán)境,熟悉10以內(nèi)的'分解。
2.游戲經(jīng)驗:會玩"馬蘭開花"3.環(huán)境準備:超市場景(內(nèi)有5個陀螺,7個桔子,5個蘋果),情景表演,筆,圖片。
活動過程:
1.游戲?qū)耄厚R蘭開花
2.集體活動
。1)請幼兒一起說一說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別有幾樣?
(2)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陀螺,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2個陀螺。售貨員給他2個陀螺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3)教師提問:超市剛才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要把超市發(fā)生的這件事情編成一道減法應用題。
聽教師完整示范講述"減法應用題"
。4)觀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個桔子,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4個桔子。售貨員給他4個桔子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5)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誰能根據(jù)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
(7)觀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個蘋果,有一個"顧客"過來,對售貨員說:您好!我要買3蘋果。售貨員給他3個蘋果說:"給你,歡迎您下次再來!
。8)教師提問:"超市里剛才發(fā)生了一件買蘋果的事情,誰能根據(jù)這件事情再來編一道應用題呢?這個應用題可以怎么寫算式?"小結(jié):孩子們,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三道應用題中每次都問了一個什么問題?只要我們應用題里問還剩幾個,那這個題就是減法應用題。
。9)請幼兒講述算式中哪個是總數(shù)?哪個是部分數(shù)?理解算式與應用題的對應關系。
探索發(fā)現(xiàn):
1.課件游戲(幼兒用書p11,請幼兒看圖,理解題意,仿編應用題,照著寫減法算式。)
2.請幼兒根據(jù)圖意編應用題。
3.請幼兒根據(jù)算式編應用題。
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qū)擺放一些減法算式卡,讓幼兒自由進行游戲。
科學教案 篇4
1、用怎樣的方式儲存啤酒才能保持新鮮呢?
1.啤酒和威士忌一樣,在避光的環(huán)境中窖藏一年以上會變得更美味。
2.低溫避光的環(huán)境下保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啤酒的味道會變差。
3.啤酒和生物有相同的喜好,在通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下,才能使其味道不變,并保存一年以上。
A
夏天,啤酒既爽口又好喝,由于生產(chǎn)商亦或是制造工藝的不同,啤酒的味道也會有細微的差別。
鮮啤酒屬于發(fā)泡型酒,與威士忌之類的蒸餾酒不同,剛制成灌入易拉罐時口感最好。之后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保存,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啤酒的味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變差。所以,盡早地把它喝掉,才是保證啤酒味道鮮美的秘訣。
購買啤酒后,如果不能馬上喝完,應置于低溫避光的環(huán)境中保存,比如冰箱里。如果將啤酒長期放置于高溫環(huán)境中,啤酒中殘留的氧氣會使啤酒花中的苦的物質(zhì)和單寧酸發(fā)生氧化,使啤酒變得更苦。并且啤酒在光照下會分解,散發(fā)出類似動物身上的臭味——陽光臭。啤酒瓶多為深色,就是為了避免光線的照射。購買啤酒后就不要想著如何保存了,盡快喝掉才是上上之策。
啤酒是這樣制造出來的:
1.濕潤的麥子會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fā)芽成麥芽,然后將麥芽干燥,除根,并進行粉碎。
2.粉碎后的麥芽與煮米水混合,煮米水中的蛋白質(zhì)與麥芽中的酵素發(fā)生反應,糖分轉(zhuǎn)化為麥汁。
3.將麥汁過濾后加入啤酒花并加熱。
4.用蒸汽加熱,淀粉在加熱過程中轉(zhuǎn)化成糖分。
5.在冷卻后的麥汁里加入酵母。
6.酵母使麥汁中的糖分轉(zhuǎn)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大約一周的時間)低溫儲藏,過濾后啤酒就制成了。在大約零攝氏度以下儲藏(大約兩個月)。這期間,二氧化碳氣體充分融入,美味的啤酒就做好了。
(正確答案是2)
2、為什么罐頭里的食物可以長期保存而不變質(zhì)呢?
1.罐中的空氣被抽出,然后進行了高溫殺菌。
2.罐中的空氣被抽出,并注入了氮氣,然后進行了高溫殺菌。
3.罐中的食物無法與外界空氣接觸,且里面添加了防腐劑。
A
食物變質(zhì)是因為食物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制造出酵素。酵素會伴隨有害物質(zhì)的產(chǎn)生,釋放出難聞的氣味。這種微生物不耐高溫,可以被高溫消滅,同時,酵素也會在高溫下分解,食物會保持原有的味道。罐頭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原理來長期保存食物的。首先,將食物放入罐中,抽走罐中的空氣并密封罐口,然后將罐頭高溫滅菌。如果不抽走空氣,罐頭里就會出現(xiàn)細菌。除了像罐頭那樣密封加熱保存外,將食物冷凍也能防止其變質(zhì)。冷凍環(huán)境下食物可以被長久地保存,但其中的微生物并沒有死亡,只是失去了活動能力而已。食物被放回溫暖的環(huán)境后,不久微生物就會開始繁殖,并引發(fā)食物變質(zhì)。總之,將食物解凍后應該盡快烹調(diào)并食用。
(正確答案是1)
3、怎樣長期保存草莓、梨子之類的水果呢?
1.用接近冰點的溫度保存。
2.用冰點以下的溫度保存。
3.用1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保存。
A
如果像保存魚那樣,將草莓、梨子等水果冷凍在冰箱里,解凍后的水果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水果適宜在冰溫環(huán)境下保存,冰溫是指從零攝氏度至食物開始凍結(jié)前的溫度范圍。順便說一下,即使將草莓放入冰箱中保存,最多也只能保鮮一周,但是在冰溫環(huán)境中存放的話,保鮮一個多月也不成問題。那么,為什么冰溫環(huán)境中保存效果好呢?冰溫環(huán)境下,食物的細胞開始凍結(jié),處于瀕死狀態(tài),其細胞為了使自身免于凍死,會在體內(nèi)制造出防凍液,以使自身溫度上升。防凍液中含有糖分、氨基酸等物質(zhì),它們可以提升水果的口感。而且,在冰溫環(huán)境下,有害微生物、病原體細菌的活性會下降,與之相反,酵素、乳酸菌之類的有益菌的活性卻會提升,讓水果更美味。
4、將食物裝在乙烯樹脂或聚乙烯制成的袋子里之后再存入冰箱保存,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呢?
1.冰箱中的空氣會對流,塑料袋可以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食物表面使水蒸氣凝固。
2.防止食物中的水分被周圍的空氣吸走。
3.防止不同食物之間發(fā)生串味。
A
空氣中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增加,隨著氣溫降低而減少。所以,當氣溫下降時,空氣中的水分會液化變?yōu)樗位蛩。由于冰箱?nèi)部溫度不均,空氣會發(fā)生對流,溫度較高的空氣上升,溫度較低的空氣下沉。所以空氣在對流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帶走食物中的水分,溫度下降時,空氣的儲水能力下降,一部分水分變成水滴或霜。因此,在對流空氣中,食物中的水分容易被吸收,食物的品質(zhì)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時,不同的食物放在一起還容易串味。注意將食物裝在塑料袋或者有蓋子的容器中避免與冰箱中的對流空氣直接接觸。
(正確答案是2)
5、為什么在石頭上烤出的紅薯比較好吃呢?
1.石頭的熱容量大,能持久保溫,所以能充分釋放出紅薯的甜味。
2.用石頭烤紅薯的過程中,石頭中的化學物質(zhì)使紅薯更甜。
3.用石頭烤紅薯的過程中,石頭不會吸收紅薯的水分。
A
住宅區(qū)里常常會出現(xiàn)叫賣烤紅薯的小販,小販們從滾動的石質(zhì)烤爐中取出紅薯遞給你,說:“給,5元錢!
接過他手中熱氣騰騰的紅薯就迫不及待地咬一大口。貪吃的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要用這樣的石質(zhì)烤爐烤紅薯呢?
不像一般家庭通常都是把紅薯蒸著吃,而是在預先加熱的石制烤爐中用石頭中保存的熱量間接地烤熟紅薯。
石頭的熱容量大,在加熱的過程中,它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如果要想把石質(zhì)烤爐和金屬鍋加熱到同一個溫度,加熱石質(zhì)烤爐的時間要比加熱金屬鍋的時間久得多。由于石頭良好的保溫性,一旦被加熱,溫度就會存留很久不易冷卻。因而石頭有著“加熱難,散熱也難”的特性。
為什么用石質(zhì)烤爐烤出來的紅薯會那么香甜呢?
紅薯之所以會在加熱過程中變甜,是因為紅薯中的一部分淀粉在加熱過程中轉(zhuǎn)化成了糖(麥芽糖等)。使淀粉變成糖的酵素在50攝氏度左右最為活躍,高于這個溫度的話,酵素就會被破壞。石質(zhì)烤爐可以持久地使紅薯保持在酵素最為活躍的溫度范圍內(nèi),這就是烤紅薯香甜美味的原因。
(正確答案是1)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研究包裝盒的活動,了解過度包裝和濫用塑料包裝的危害。
2.知道垃圾減量的重要性,探索減少丟棄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實際行動減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帶 1 ~ 2 個商品包裝盒。
教師:幾個過度包裝的包裝盒和注意了環(huán)保的包裝盒。稱重的彈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藝品,如空罐做的筆筒、飲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垃圾要污染環(huán)境,處理起來十分困難。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垃圾問題呢?
。ǜ鶕(jù)學生的討論回答,教師適時引導或歸納:解決垃圾問題要從各方面努力,首先要從根源上想辦法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無害處理)
2. 減少垃圾的數(shù)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好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
3.師生一起探討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的,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W生言之有理就應給以肯定,如雙面打印可以節(jié)約紙張,自己帶喝水的杯子,少買瓶裝飲料,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側(cè)重于考慮家庭中和學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辦法減少)
二、包裝盒的觀察研究
1. 一般情況下商品都有包裝,包裝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運輸、計量、標識等,而且比較衛(wèi)生)
2. 包裝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裝的方法也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來觀察研究包裝盒,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4. 教師出示教材第 24頁上的問題,解釋什么叫“過度包裝”。
5. 討論:用什么方法或標準來衡量有沒有“浪費”的情況。(如可稱量包裝和商品各有多重或體積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測的方法)
6. 分組觀察、思考教材第 24頁上的.1~3個問題。
7. 匯報觀察研究結(jié)果。
8. 全班研討教材第 24頁上的4~6個問題。
三、廢棄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 有些東西已經(jīng)用過,好像可以丟掉了,其實它還可能有其他用處。
2. 教師出示一根包裝繩、舊玻璃瓶、廢塑料袋,誰能盡可能多地列舉它們還有哪些用處?
3. 交流匯報。
4. 說說還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樣使用它們?(教師可提示舊衣物、舊玩具、舊圖書等物品)
5. 廢物利用有哪些好處?
6. 我們經(jīng)常購買一些小工藝品,人們還常;ベ涃R卡或其他小禮物。如果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創(chuàng)意制作,不但省錢,還節(jié)約資源,減少垃圾,更具特色,作為禮物的話,還能表達自己的誠意。
。ㄕ故編追N廢舊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總結(jié)、拓展
1.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想?
2. 你們能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出有意義的作品來嗎?利用課外時間做一做,然后開個展覽吧!
科學教案 篇6
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fā)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jié)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小燈泡壞了;
2.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說明:這是發(fā)掘?qū)W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餐巾紙、包裝紙、皺紋紙等不同紙的質(zhì)地,初步了解紙的種類和特性。
2.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知道紙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3.有初步的環(huán)保節(jié)約意識,懂得要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紙(如宣紙、皺紋紙、復印紙、餐巾紙、牛皮紙、瓦楞紙、白紙、電光紙等等)
2.各種紙制品(如紙杯、紙管、紙盒、紙盤、紙墊等等)
3.每人一個小水盆
4.多媒體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
師: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紙寶寶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愿意)現(xiàn)在我們一起將椅子底下的小籮筐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紙?(幼兒舉手說)
二、探索紙的特性
1.師:這些紙,它們都一樣嗎?(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紙都有自己特別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有什么秘密呀?請大家用各種辦法玩一玩籮筐里的紙,看誰發(fā)現(xiàn)的秘密最多?(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表面的顏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觸摸紙的感覺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師:現(xiàn)在請你吹一吹這些紙,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再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厚薄與軟硬)
3.師:現(xiàn)在請你撕一撕這些紙,它們撕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紙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紙遇到水會變的怎么樣呢?仔細看好哦,數(shù)到10后將你的發(fā)現(xiàn)高訴大家,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引導幼兒比比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些紙不容易吸水。)
5.小結(jié):原來紙有這么多的種類,像這種軟軟的、薄薄的紙叫宣紙;像這種白白的.較滑實的紙叫復印紙;這種厚厚的硬硬的紙叫硬板紙;這種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紙叫鉛華紙,還有手工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等。
三、了解紙的用途
1.你知道這些不同的紙都有什么用嗎?(幼兒舉手說)
2.師:除了這些紙,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紙嗎?他們又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紙,并出示宣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供幼兒認識)
四、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1.看錄像,介紹紙的發(fā)明者、造紙的過程。
師: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紙,那這些紙是誰發(fā)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呢,你們知道嗎?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好不好?幼兒看錄像
2.提問: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是怎么做出來的?
3.紙可以做各種東西,在生活中你還見過用紙做的東西嗎?(幼兒舉手說)
五、懂得要愛惜紙
師:我們在使用紙的時候要怎樣做才是節(jié)約紙、愛惜紙呢?(幼兒舉手說)
六、活動結(jié)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4
[精選]科學教案09-22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9-1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01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