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歡迎大家分享。
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1
1、目的
設備修理是通過修復或更換磨損零部件,調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復設備原有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主要作用是在恢復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持生產能力。
2、范圍和分類
設備計劃修理包括大修、項修、定期精度調整和小修。
3、職責
設備科是本管理辦法的歸口管理部門
4、工作程序及內容
4.1修理計劃的編制要求
4.1.1設備修理計劃編制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基礎,設備科應掌握設備的實際使用性能,傳動和動態(tài)運轉等技術狀況,結合設備的實際開動臺時,修理間隔的時間和歷次修理、運行狀況記錄,經過綜合平衡,編制修理計劃。
4.1.2在編制設備計劃前,應認真了解設備的生產能力,以獲得準確的設備信息,并向生產科了解生產對設備需求。
4.1.3積極運用設備診斷技術,逐步將維修計劃的編制建立在設備狀態(tài)檢測基礎上,減少過程修理,開展預防修理。
4.1.4應科學地、實事求是的編制設備修理計劃,并參照有關各種定額標準,確定項目的修理工時,停歇時間,修理費用等經濟指標。
4.1.5在編制計劃時,根據各種設備的不同情況及其在生產中的作用,采用不同的維修方式。對關鍵、重點設備,應根據生產需要,優(yōu)先安排。對關鍵、重點設備應以預防維修方式為主;一般常用設備以檢查維修為主。
4.2修前準備
4.2.1修前資金準備
4.2.1.1設備大修資金是保證大修理計劃進行的必要條件,必須確保。
4.2.2修前的技術準備和生產準備
4.2.2.1圖紙、資料準備
4.2.2.2各種修理工藝的編制
4.2.2.3備件、外協(xié)件的準備
4.2.2.4修理工具及器具的準備
4.3修理計劃的實施
4.3.1設備確定修理后,任何人不得隨意拆卸,必須在使用車間主任、操作工、設備科修理人員參與下,辦理送修或移交手續(xù)。
4.3.2負責修理的人員,參考《機械設備修理工藝規(guī)程》制定合理、具體的.修理方案。
4.3.3修理人員要對零件進行測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修復件和更換件,并開列目錄表。
4.3.4在修理過程中,要確保整機的修理質量,對部件要進行檢查。
4.4修理驗收移交
4.4.1設備修理后的質量驗收,應按《機械設備修理精度標準》和有關機械設備大修通用技術要求進行。由修理人員、使用車間主任和操作工共同驗收。
4.4.2對老舊設備,嚴重損壞或自身有嚴重缺陷的設備,經廠部批準,可根據工藝要求,適當降低驗收標準。對長期用于單一工序加工的通用設備,修理后與加工工序有關的項目要達到工藝要求,其余檢測項目可降低要求。
4.4.3驗收合格后,使用車間和主修單位或維修人員要及時辦理移交手續(xù),在三個月的保修期內,由于修理質量造成的設備故障,應由主修單位或維修人員返修。
4.4.4設備修理后的圖紙、《設備修理記錄表》(附件6)等應及時整理歸檔。
4.5設備項目修理
4.5.1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對設備精度、功能達不到工藝要求的某些項目按需要進行針對性修理,修理時,一般要部分解體,修復或更換磨損零件,必要時進行局部刮研,以恢復設備的精度、性能,修理工作量相當于大修工作量的30%~60%。
4.5.2項修計劃的編制、修前準備,修理實施和驗收工作同于設備大修理,要增加項修,適當控制大修。
4.5.3項修可利用生產的間歇進行,以減少停機損失。
4.6設備定期檢查和調整
凡實行預防維修的設備,均應進行定期檢查和調整,精密機床和擔負關鍵加工工序的重點設備,特別是高精度設備,每半年應按出廠標準,工藝要求對設備的精度、性能進行一次檢查和調整,發(fā)現超差或異常現象則應組織人員進行調校,并做好調校前后的記錄,為計劃修理提供技術依據。
4.7小修(二保)
以維修工為主,列入設備的計劃修理,應每年安排一次小修,修理范圍參照原機械部頒發(fā)的三級保養(yǎng)執(zhí)行,作業(yè)結束后,應填寫《設備修理記錄表》(附件6),由設備科組成有關人員,嚴格按小修具體項目要求逐項地檢查、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使用。設備各種憑證記錄應整理入檔。
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2
1、目的
設備修理是通過修復或更換磨損零部件,調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復設備原有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主要作用是在恢復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持生產能力。
2、范圍和分類
設備計劃修理包括大修、項修、定期精度調整和小修。
3、職責
設備科是本管理辦法的歸口管理部門
4、工作程序及內容
4.1修理計劃的編制要求
4.1.1設備修理計劃編制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基礎,設備科應掌握設備的實際使用性能,傳動和動態(tài)運轉等技術狀況,結合設備的實際開動臺時,修理間隔的時間和歷次修理、運行狀況記錄,經過綜合平衡,編制修理計劃。
4.1.2在編制設備計劃前,應認真了解設備的生產能力,以獲得準確的設備信息,并向生產科了解生產對設備需求。
4.1.3積極運用設備診斷技術,逐步將維修計劃的編制建立在設備狀態(tài)檢測基礎上,減少過程修理,開展預防修理。
4.1.4應科學地、實事求是的編制設備修理計劃,并參照有關各種定額標準,確定項目的修理工時,停歇時間,修理費用等經濟指標。
4.1.5在編制計劃時,根據各種設備的不同情況及其在生產中的作用,采用不同的維修方式。對關鍵、重點設備,應根據生產需要,優(yōu)先安排。對關鍵、重點設備應以預防維修方式為主;一般常用設備以檢查維修為主。
4.2修前準備
4.2.1修前資金準備
4.2.1.1設備大修資金是保證大修理計劃進行的必要條件,必須確保。
4.2.2修前的技術準備和生產準備
4.2.2.1圖紙、資料準備
4.2.2.2各種修理工藝的編制
4.2.2.3備件、外協(xié)件的準備
4.2.2.4修理工具及器具的準備
4.3修理計劃的實施
4.3.1設備確定修理后,任何人不得隨意拆卸,必須在使用車間主任、操作工、設備科修理人員參與下,辦理送修或移交手續(xù)。
4.3.2負責修理的人員,參考《機械設備修理工藝規(guī)程》制定合理、具體的修理方案。
4.3.3修理人員要對零件進行測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修復件和更換件,并開列目錄表。
4.3.4在修理過程中,要確保整機的修理質量,對部件要進行檢查。
4.4修理驗收移交
4.4.1設備修理后的質量驗收,應按《機械設備修理精度標準》和有關機械設備大修通用技術要求進行。由修理人員、使用車間主任和操作工共同驗收。
4.4.2對老舊設備,嚴重損壞或自身有嚴重缺陷的設備,經廠部批準,可根據工藝要求,適當降低驗收標準。對長期用于單一工序加工的'通用設備,修理后與加工工序有關的項目要達到工藝要求,其余檢測項目可降低要求。
4.4.3驗收合格后,使用車間和主修單位或維修人員要及時辦理移交手續(xù),在三個月的保修期內,由于修理質量造成的設備故障,應由主修單位或維修人員返修。
4.4.4設備修理后的圖紙、《設備修理記錄表》(附件6)等應及時整理歸檔。
4.5設備項目修理
4.5.1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對設備精度、功能達不到工藝要求的某些項目按需要進行針對性修理,修理時,一般要部分解體,修復或更換磨損零件,必要時進行局部刮研,以恢復設備的精度、性能,修理工作量相當于大修工作量的30%~60%。
4.5.2項修計劃的編制、修前準備,修理實施和驗收工作同于設備大修理,要增加項修,適當控制大修。
4.5.3項修可利用生產的間歇進行,以減少停機損失。
4.6設備定期檢查和調整
凡實行預防維修的設備,均應進行定期檢查和調整,精密機床和擔負關鍵加工工序的重點設備,特別是高精度設備,每半年應按出廠標準,工藝要求對設備的精度、性能進行一次檢查和調整,發(fā)現超差或異,F象則應組織人員進行調校,并做好調校前后的記錄,為計劃修理提供技術依據。
4.7小修(二保)
以維修工為主,列入設備的計劃修理,應每年安排一次小修,修理范圍參照原機械部頒發(fā)的三級保養(yǎng)執(zhí)行,作業(yè)結束后,應填寫《設備修理記錄表》(附件6),由設備科組成有關人員,嚴格按小修具體項目要求逐項地檢查、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使用。設備各種憑證記錄應整理入檔。
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3
一、目的:
建立設備維護保養(yǎng)標準,使設備安全正常運行,以滿足生產需要。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廠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
三、責任者:
1本廠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廠各部門設備維護保養(yǎng)工作進行檢查、監(jiān)督、考評與管理。
2車間主任和設備員(或各科室主管人員)負責對本部門的設備維護保養(yǎng)工作進行檢查和考評。
3班組長和班組設備員,負責對本班組設備維護保養(yǎng)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
4操作人員(包括機、電、儀維修人員)負責自己操作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
四、正文:
1對所有的設備都要實行以操作人員為主,機、電、儀維修人員相結合的包機包修制。設備歸誰操作,由誰維護。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設備維護保養(yǎng)工作必須貫徹“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專業(yè)管理和員工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包機人員對自己負責的設備要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使設備保持完好狀態(tài),不斷提高設備完好率和降低泄漏率。
3設備使用單位負責起草設備操作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并報設備管理部門審批。廠部批準后,使用單位應按規(guī)程嚴格執(zhí)行,不得擅自改變。如需更改,必須報設備部門批準備案。
4車間要定期組織操作人員學習設備操作和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進行“三會”教育(即會使用、會維護保養(yǎng)、會排除故障)。經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術考核合格后,方可獨立操作。對主要設備的操作人員,要求做到相對穩(wěn)定。
5操作人員必須做到下列主要工作:
5.1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和停機。
5.2嚴格執(zhí)行工藝規(guī)程和巡回檢查制度,按要求對設備工作狀況(溫度、壓力、震動、異響、油位、泄漏等)進行巡回檢查、調整并認真填寫運行記錄,數據要準確。嚴禁設備超壓、超溫、超速、超負荷運行。
5.3操作人員發(fā)現設備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消除,對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及時反映。在緊急情況下(如有特殊聲響、強烈振動、有爆炸、著火危險時),應采取果斷措施,甚至停機處理。并隨即通報班組、車間領導和有關部門。在原因沒查清,故障沒有排除的情況下,不得盲目啟動,并將故障做好交班記錄。
5.4認真做好設備潤滑工作,堅持“五定”、“三級過濾”。即五定: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時。三級過濾:油桶、油壺、注油點,每倒換一次容器,都必須進行過濾。
5.5對本崗位內的.設備(包括電機)、管道、基礎、操作臺及周圍環(huán)境,要求班班清掃,做到溝見底、軸見光、設備見本色。環(huán)境干凈、整齊、無雜物,搞好文明生產。
5.6及時清除本崗位設備、管道的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操作人員不能清除的泄漏點,應及時通知機修人員清除。
5.7嚴格執(zhí)行設備運行狀態(tài)記錄,記錄內容包括:
。1)、設備運行情況。
。2)、發(fā)生的設備故障。
。3)、存在問題及處理情況。
(4)、設備衛(wèi)生及工具交接情況。
。5)、注意事項。
5.8設備停機檢修時,應積極配合機修人員完成檢修工作,參加試車驗收。
6機、電、儀維修人員,必須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6.1定時對分管設備進行巡回檢查(每日1~2次),主動向操作人員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并作好記錄。對一時不能處理的故障應及時向車間設備維修人員反映。按車間安排執(zhí)行。
6.2指導和監(jiān)督操作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設備,檢查設備潤滑情況,發(fā)現違章操作應立即予以糾正,對屢教不改者,應向車間主任報告給予處理。
6.3設備維修人員定期對電器儀表及配電進行清掃,保證電器儀表靈敏可靠。
6.4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維修任務。
6.5設備發(fā)生臨時故障時要隨叫隨到,積極進行檢修。
7對本崗位范圍內的閑置、封存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yǎng)。
五、檢查:
1檢查制度的實施情況和設備實際保養(yǎng)狀況。
2按廠部對車間、車間對班組、班組對個人三級進行按月考核,并給予相應的獎罰
【設備計劃修理管理辦法】相關文章:
設備保養(yǎng)維護管理辦法12-06
設備日常維護管理辦法08-01
運輸設備準用證管理辦法07-06
關于修理實習報告04-07
汽車修理實習報告08-23
汽車修理實習總結01-03
修理廠實習報告11-11
汽車空調的修理方法04-22
烘干機的修理方法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