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1
《死亡詩社》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影片所有情節(jié)的打造都十分著力,讓觀者領會到探索生命本質的熱情,仿佛縱身一躍就走出陰霾,獲得新生,有時,想要的沒那么復雜。選擇就在你手中。我們的生命需要點癲狂。傳統(tǒng)與紀律強調的越深,往往越容易把人帶進平靜的絕望。以“死亡詩社”的名義,也許是基廷老師帶來的理由,要“荒唐”起來,不可循規(guī)蹈矩。否則就將面對被安排的人生。學會忍受拒絕的權利。就算錯,也錯的心安理得,因為那是自己做過的選擇,基廷先生的第一堂課便是帶領學生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抓住現(xiàn)在,前人的呼喚,生命沒有賦予一個人虛度的權利。荒廢的人生來自于失去的自我。
呼喚的聲音,輕微,卻如刺骨的寒風直追心底,麻木的靈魂霎時驚醒。還記得基廷先生,第一次站在講桌上說:“我為什么站在這里?因為我要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學會自我思考,盡管少不更事,學會獨自選擇,盡管感情用事。安德森學會了,并且不再盲從,他勇敢地站起來了,反抗世俗、卑鄙的'束縛。他懂得堅持自我,去尋找真理的責任。社會總有一種屈從性在左右著人們的思維和抉擇,久而久之,便成了所謂的道德規(guī)范。
真正的現(xiàn)實就是人們在道德的掩護下自圓其說。面對問題,人們會找出各種解釋、各種理由,很少能從自身入手。叩問良心何在?基廷先生給予青年良心自省的勇氣。面對生活人皆是主宰。異于常人的路,一經(jīng)開辟就注定會有坎坷,但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2
《死亡詩社》這部影片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處于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線教師的教學片段,對我的感觸很大。
故事發(fā)生在美國 一所頂級私校,當時學校的培養(yǎng)方針是非常固守傳統(tǒng),從來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及興趣,學校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進名牌大學;∠壬某霈F(xiàn),一下子使原本壓抑的校園變得生機勃勃;∠壬彩窃谶@個傳統(tǒng)固守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他深感保守的教育思想所帶來的束縛。因此他用滿腔的熱情引導學生們擺脫束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教學模式。他讓學生 撕前言,捂住 學生 眼鏡做詩,讓學生站在講臺上從不同角度思考,看問題。并且能從每個學生的個體出發(fā),讓 害羞 , 膽怯的托德變得自信等等。船長基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但是在當時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下,許多人并不理解 像基丁這樣有思想有個性的'老師。
故事以尼歐自殺后達到了最高潮。自殺事件導致了基丁老師的解雇,但學生們不顧校長的阻止用基丁老師教他們的方式向基丁老師表示了他們的敬意。 雖然結局以學生 基丁老師的失敗為結局,但那是壯美的失敗,因為他們醒悟了,反抗了,雖然失敗了,但自由的心一旦點燃就無法熄滅。
結合現(xiàn)在的教育, 也能夠從一些方面折射出當今教育考試制度與提倡素質教育的矛盾。有時真的是非常矛盾,你生活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必然要去適應這個大環(huán)境。從內心出發(fā),我還是非常欣賞向基丁 先生這樣的老師,他的教學方式新穎、活躍,能讓每位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是真正體現(xiàn)個性的教育。
【影片死亡詩社觀后感】相關文章:
《死亡詩社》觀后感02-10
死亡詩社觀后感04-30
《死亡詩社》觀后感03-02
電影死亡詩社觀后感02-09
死亡詩社觀后感12篇08-06
死亡詩社觀后感7篇12-01
死亡詩社觀后感8篇12-03
死亡詩社觀后感(7篇)12-03
《死亡詩社》觀后感9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