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視問政觀后感
觀看完作品之后,內心會產生很多感慨,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視問政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視問政"為民辦實事第三場節(jié)目相繼播出,關注民生熱點問題,看完之后,我產生以下幾點感慨:
第一、為政須有責任心,強化服務意識。這次電視問政,直指某些部門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存在較長時間的老問題,有的是剛曝露出的新問題。無論新、老問題,電視問政之后,面對群眾的質疑、主持人的"拷問",一些"老大難"問題便得到解決。于是我在想,為什么電視問政之前,這些問題遲遲解決不了,而在群眾、媒體監(jiān)督的"壓力"下卻迅速有了結果?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我們工作人員在平常工作中,就要責任意識強,敢于擔責,辦事不推諉扯皮,熱情對待群眾。這就反映了從政者具有執(zhí)政為民的情懷。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責任意識,事不避難、忠誠履責、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堅持每月深入到所服務的企業(yè)調查研究,協調指導工作,增強"產業(yè)第一、企業(yè)家老大"的觀念,強化服務和責任意識。
第二、做事要有執(zhí)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責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礎。但只有滿腔熱情,沒有攻堅克難的韌勁和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為什么落實不下去?有些工作為什么總是進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責怪工作人員沒有責任感,不扎實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頗。因為有的同志工作熱情是較高的,責任心也是較強的,只是工作的執(zhí)行力還不夠,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一個人的執(zhí)行力,實際反映了他工作的魄力、能力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問題。我們都要養(yǎng)成認真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才能面對問題時不人云亦云,毫無主見,束手無策。除此之外,還要有敢于硬碰硬、堅忍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難過的"坎"時,更應如此。這個時候,如果咬緊牙關,挺一挺便過去了;如果心存畏懼,稍一松懈,便前功盡齊了,問題也就成了"老大難"。
第三、監(jiān)督必須常態(tài)化,嚴肅工作紀律。這次電視問政直擊的源頭,即是解決庸、懶、散現象。官員在冒汗、尷尬中意識到自己是被監(jiān)督的對象,責任心極大地被喚醒,這將使官員的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方式都有所改變。有專家認為,在改革的攻堅作者聲明:本帖為本人原創(chuàng),未經本人和華聲論壇許可,不得轉載期、發(fā)展的關鍵期、矛盾的凸顯期,官員尤其要重視和傾聽不同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電視問政應該說是加強群眾監(jiān)督與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一個很好的結合。但是電視問政絕不能僅僅限于鏡頭前的一時考驗,必須完善配套機制,避免好做法流于形式。要定期向民眾通報有說服力的處理意見,對電視問政中披露出的問題要進行跟蹤報道,對一些不恪職盡不作為或亂作為的人和事要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