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
關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
想起了古代那個沒有結尾的故事。
話說三千多年前,赤縣神州,覆載群生仰至仁,遍地蒼松翠柏,水清山秀,蓬萊山腳下有一平原,此處風調雨順,禾壯稻香,深林覆蓋率很高,水草豐美,各種靈動之獸,生活無憂,和諧共處。
山下一老翁,耕讀持家,雞犬相聞,閑適的生活,從老翁的'鶴發(fā)童顏到桌前的一壺清茶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忽一日,萌生養(yǎng)羊以增家資,為子孫長遠計。養(yǎng)多,偶失,疑為狼所為,后證之,鄰告之,補牢,不再失,遂喜。是為亡羊補牢,不想此事未完。
忽一日,太白金星攜萬道霞光,徘徊在齊魯大地,正在蓬萊仙島等會好友飲酒賦詩。一狼求見,犬坐于老君面前,言道:吾本日食一羊,已經習慣了,然飼羊之翁,筑牢圍之,吾不得入,已三日無羊可食。它改變了我的飲食結構,破壞世間萬物和諧相處之理,有違天倫大道,吾無生道,去之,恐破壞生物鏈,使和寧萬世不得存焉!請老君做主,或破牢而吾日取一羊,絕不多取,或每日賜我一羊以滿足口舌之欲,維持生態(tài)平衡。
老君以為言之有理,無以作答。遂遠赴異地,西去歐羅巴,探訪名人高士,以求解。適逢一幽靈徘徊在歐洲大地上空,苦研數載,得真經以還。
老君謂狼曰:汝食山中之羊,是為獵;汝食牢中之羊,則為蠹。西學的解釋是爾倶山林之資,應取山林之利,出平原而取沃土之長,是無恥的掠奪,是資本主義早期的剝削行為,與如今世間之規(guī)不合,所以不能支持你的請求,判你敗訴!念你饑餓數日,訴資不取。
狼先犬臥于地,老君無視,狼夾著尾巴走了。
關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2
這故事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fā)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yè)家,因估計事情的發(fā)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關于亡羊補牢寓言故事3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叫做亡羊補牢。
它講的是有一戶人家,他們養(yǎng)了很多只小羊,每天認真的照顧,喂養(yǎng)它們,很快,小羊就長大了。可是與此同時,它們彈跳力也越來越好,直到能夠跳出柵欄。巧的'是,柵欄的旁邊破了一個洞,有一天,幾只小羊就從那個洞里跑了出去,鄰居看到了,趕忙告訴小羊的主人,他們一臉淡定的樣子,覺得無所謂,以為是柵欄矮了,小羊才跳出去的,于是加高了柵欄。
可是沒過幾天,又有小羊跑了出去,主人還是只加高柵欄,沒再檢查原因。結果,小羊越跑越多,到最后柵欄里幾乎一只羊也沒剩了,并且主人親眼看到最后幾只小羊從柵欄破的那個洞里跑出去,這才明白,原來不是柵欄矮了,而是那個破洞的原因。他趕忙找了木料補起那個破洞,但其實,早就已經晚了。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等到事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去彌補,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學習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難也該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越攢越多,到那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懶,到最后更無從開始了。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11-30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02-03
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優(yōu)秀11-30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精選17篇)03-30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精選19篇)03-17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精選15篇)03-26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精選20篇)05-12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精選11篇)08-09
亡羊補牢的寓言故事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