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推薦度: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20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說到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jié)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被廣泛傳播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2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dān)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dān)水,立刻獨(dú)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jié)果老鼠猖獗,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水自然就孔融讓梨的故事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yīng)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yīng)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yīng)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yīng)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融于日常生活、學(xué)習(xí)的方方面面。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2
出言不遜
東漢末年,袁紹手下有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名叫張合。
有一次,袁紹與曹操各自率領(lǐng)軍隊,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進(jìn)行決戰(zhàn)。袁紹害怕自己糧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瓊專門負(fù)責(zé)督運(yùn)糧草,屯糧于烏巢。此時曹操的糧食不多了,想迅速結(jié)束戰(zhàn)爭,就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
張合對袁紹進(jìn)行勸諫,勸他不要小看曹操,應(yīng)當(dāng)派遣重兵保住烏巢,否則軍隊沒了糧食,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袁紹手下的謀士郭圖,卻認(rèn)為烏巢的形勢沒有那么嚴(yán)重,應(yīng)該調(diào)動主要兵力襲擊曹操的大本營。張合覺得這樣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堅決反對。
袁紹對郭圖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隊救援烏巢,而調(diào)動重兵攻打曹軍大本營,卻未能如愿以償。結(jié)果,曹操真的攻入烏巢,將袁紹的糧草燒得一干二凈。這樣一來,袁紹大軍軍心浮動,士氣低落。
郭圖知道正是自己的'計策才造成大軍失利,為轉(zhuǎn)移袁紹的視線,就說張合的壞話,他對袁紹說:“您打了敗仗,張合卻整天幸災(zāi)樂禍,說話也非常傲慢無禮!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3
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由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雖然短小、簡單易懂,但是每一個故事里面都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無窮。
“揠苗助長”告訴我們:自然界萬物的'生長和社會的發(fā)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的!安积斒炙帯备嬖V我們:一個東西用處的大小,不是絕對的,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發(fā)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所以要注意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昂悓W(xué)步”告訴我們:別人的長處是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但不能盲目地學(xué)習(xí),要目標(biāo)明確,根據(jù)需要,有選擇去學(xué),要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喪失了自我。還有“愚公移山”讓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背晒σ欢ㄊ菍儆谧詮(qiáng)不息的人。
我喜歡這本書,它教給了我許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啟迪。它是我的良師益友。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4
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發(fā)現(xiàn)里面有好多精彩萬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長》、《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是講古代有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買菜,她的孩子肯定要跟他去,但她家離集市遠(yuǎn),帶上她的孩子不方便,于是便說回來之后就殺豬給他吃,但回來后妻子并沒有殺豬給孩子吃。曾子從外面回來后知道了這件事,立即拿起刀準(zhǔn)備殺豬,他的妻子攔住他說,只是開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卻說開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們欺騙別人,因?yàn)樗麄冞小,不懂得什么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從小培養(yǎng),你這樣只會毀了他們一生!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zhǔn)則,若失言不殺豬,那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卻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的誠實(shí)守信,說到做到的品質(zhì),是值得學(xué)習(xí)的。
寓言故事往往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做人的道理,在學(xué)習(xí)知識的同時也能學(xué)會一些道理,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是一本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5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賣好馬的人有一匹好馬,可沒有一個人覺的他是好馬。于是,他就去找相馬專家。他和專家說:"我有一匹好馬,可怎么也買不出去這是為什么吧?專家看了看馬,走前,把馬的價格抬高了十倍,就有很多人買了。
寓言道理:真正好的.東西,又得到了專家的賞識,它的身價就會倍增。這說明專家的賞識很重要。但盲目崇拜權(quán)威,沒有自己的判斷力也是不行
伯樂一顧是從這故事里概括出來的成語,形容人們對名家的崇拜,也用以比喻受知遇賞識。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6
宋國有一個富人,因?yàn)橄麓笥,他家的墻塌了,他的兒子和鄰居老人都勸:“趕緊修筑它,不然會有賊進(jìn)來。”可富人不聽,一天晚上,他家果然丟了大量財物,富人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賊是鄰居老人。
讀了這則寓言,我感悟到了,感情能夠蒙蔽理智。如果不尊重事實(shí),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就會主觀臆測,得出的結(jié)論,說不定還害了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要去尊重事實(shí),不要像文中的富)一樣感情用事,我們聽取意見時要公正,不用去看提意見的人是什么人,對待他人都不能偏見。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7
來吧!讓我?guī)ьI(lǐng)你們?nèi)ミ@本書的世界里參觀一下吧!
其中有一則寓言是我國古代最著名《庖丁解!。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庖丁,因?yàn)樗麍猿植恍妇毩?xí),最終從陌生到了熟悉到了然于心。另外,我還懂得了一件事做了許多遍之后就會變得無比的.熟練。
我最喜歡的當(dāng)然是《楚莊王的寬容》啦!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楚莊王,他對別人很寬容,還很善良。通過這次的故事,我懂得了有時候,對他人的寬容正是對自己的寬容。
我其次最喜歡的就是《空中樓閣》。那里有既愚蠢又不愛學(xué)習(xí)的主人家,竟然讓泥瓦匠不蓋第一層第二層樓,直接要蓋第三層樓,真是愚不可及呀!
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我們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應(yīng)該踏踏實(shí)實(shí),只有打好基礎(chǔ),才能將事情做好。想要一步登天,那只是空想。
來吧!快來買這本書吧!這本書既豐富又多彩。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8
如果下降兩厘米寓言故事
清晨,在山中,一條河流靜靜地流淌。
有一只蒼蠅在河面上方飛旋,離河面僅差幾厘米。水下有一條小魚,它想,如果蒼蠅再飛下來兩厘米我就可以跳起來吃掉它了。在岸邊潛伏著一只熊,它心里想著如果蒼蠅飛下來兩厘米,那條小魚就會跳起來吃掉它,而我就可以沖過去好好地享受一頓美餐了。在河流附近,一個獵人正藏在高高的草叢里,他靜靜地看著這一幕,想著如果蒼蠅下降兩厘米,小魚就會跳起來吃掉它,熊就會跑過去抓住魚,而我就可以一槍擊中那只熊。
在岸上的一個洞口處,有一只。它想著如果蒼蠅下降兩厘米,小魚就會跳起來吃掉它,熊就會跑過去抓住那條魚,而獵人就會站出來向熊射擊,而我也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拿走他袋子里的奶酪了。這時,在附近的一棵樹上,蹲著一只小貓。小貓想:如果蒼蠅下降兩厘米,小魚就會跳起來吃掉它,熊會跑過去抓住那條魚,而獵人就會站出來向熊射擊,而那只就會跑出來偷奶酪,那樣我就可以快速地抓住它了。
大家心里都美滋滋地,滿懷期待。突然蒼蠅下降了兩厘米。早有預(yù)謀的它們立刻按計劃行動起來。魚跳起來吃掉了蒼蠅,熊沖出來一口將魚吞進(jìn)了肚子,獵人站起來向熊射擊,然而一聲槍響打破了所有的寧靜,嚇得忘記了奶酪,而貓也忽然失去了平衡,從樹上掉了下來。
當(dāng)我們緊緊盯著人生的誘惑而在心中做著自認(rèn)為完美的.計劃時,我們常常會忘記一聲“槍響”所帶來的一連串的恐慌。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9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dá)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jìn),做個有抱負(fù)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xué)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鄉(xiāng)里四鄰轉(zhuǎn)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么長進(jìn)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yuǎn)方去找名師學(xué)習(xí)本領(lǐng)來充實(shí)自己,也不在活一世!”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yuǎn)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xiāng)求學(xué)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干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xué)習(xí),不牽掛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突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快樂極了,忙將丈夫迎進(jìn)屋坐下?墒求@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么就回來了,是出了什么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么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shí)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jī)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妻子答復(fù)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于織成了一整匹布,F(xiàn)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fèi)了珍貴的光陰,它也永遠(yuǎn)不能恢復(fù)為整匹布了。學(xué)習(xí)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diǎn)點(diǎn)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xiàn)在半途而廢,不愿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0
扁鵲醫(yī)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y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yī)術(shù)高明,經(jīng)常為國君看病。有一天,扁鵲去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細(xì)心地觀察他的面容,然后說:“我發(fā)現(xiàn)您的皮膚有病。您應(yīng)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diǎn)兒病也沒有,用不著什么治療。”扁鵲無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興地對旁邊的人說:“醫(y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耐,這樣才好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這一套!
十天后,扁鵲第二次來給蔡桓公看病。扁鵲看了蔡桓公的臉色后說:“您的病已經(jīng)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療,病情會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鵲又無奈地走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三次來給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jīng)發(fā)展到腸胃里面去了,如果還不趕緊治療,病情將會嚴(yán)重惡化的!辈袒腹匀徊幌嘈疟怡o的話。
又隔了十天,扁鵲又來了。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這次扁鵲怎么不說話就走了呢?”蔡桓公連忙派人去問扁鵲原因。扁鵲說:“開始桓公皮膚有病,只要稍稍治療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針刺術(shù)也可以治好;后來桓公的病到了腸胃,喝幾服藥湯還是可以治愈的?墒悄壳八牟∫呀(jīng)到了骨髓里,我已經(jīng)無法為他治療了。”
五天后,蔡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鵲來給他治病?膳扇フ冶怡o的人回來后說:“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去了!辈袒腹@時后悔莫及,但沒辦法,只能在痛苦掙扎中死去。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1
我看的是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里面的'故事篇幅都不是很長,但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囫圇吞棗這個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年輕人在大街上一邊吃棗一邊吃梨的故事,年輕人聽了一個老人的話,吃棗對牙齒不好,吃梨又對胃不好,年輕人聽了,把棗直接吞了下去,而梨只咀嚼了幾下,便吐了出來,老人看了,搖了搖頭,便轉(zhuǎn)身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任何事都能做得兩全其美的,就好比囫圇吞棗一樣。
《揠苗助長》這本書里也都有。
你聽說過《紙上談兵》嗎?趙奢是趙國的名將,為趙國屢建戰(zhàn)功,可是他的兒子趙括卻只會嘴巴上說說用兵之道,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有一次趙王正在為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jìn)展而悶悶不樂,忽然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說趙括非常了不起,他便任趙括為大將來統(tǒng)率軍隊?墒墙Y(jié)果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根本無法突圍,最后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后趙國一蹶不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先實(shí)踐再下結(jié)論,這樣才能做得更好,空談理論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我們要少說多做。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2
真正地成功是享受其過程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達(dá)成了自己的目標(biāo),感受到了這種喜悅,讓自己自信和滿足。成功,每個人都渴望它終有一天能用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的。
關(guān)于成功的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他從小到大都是一名失敗者,失敗永遠(yuǎn)陪伴在他的身邊。他感到上天的不公平,于是,他決定去尋找上帝,詢問上帝:成功是什么。
這個人翻山越嶺,來到河邊,見到一位老翁,就走過去問:“老人家,成功是什么?”那位老人就回答他:“成功就是能每天都釣到魚,那就是成功!
這位年輕人繼續(xù)他的旅途,他渡過了河,來到了森林中,遇見一個正在趕路的中年男人,就問他:“成功是什么?”那個中年男人就回答他:“成功就是每天都能捕獲野獸,那就是成功。”
他聽了,就繼續(xù)趕路。這個人穿過了森林,也穿過了沙漠,來到沙漠邊緣,找到了上帝,問:“成功是什么。”上帝很慈祥地回答:“成功是生活,成功是經(jīng)驗(yàn),成功是汗水。年輕人,不要執(zhí)著于成功,而應(yīng)享受成功的過程!蹦贻p人聽了,頓時明白了,就辭別了上帝,回家去了。
到家之后,他將旅途上的所見所聞寫了下來,出了一本書,他憑借著這本書,終于獲得了成功。
看完這則故事,我們不禁感慨良多。成功,看似簡單的字眼,只要按照達(dá)到成功的方法來做,成功總是那么的'簡單。但是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成功呢?
因?yàn)樗麄儾欢觅N近生活,收集在生活中的經(jīng)驗(yàn)和智慧,沒有付出汗水。即使失敗,我們也因此能夠吸取經(jīng)驗(yàn),也樂觀的享受的失敗的挫折。
雖然雖然我們都渴望著成功,但也不應(yīng)該執(zhí)著于成功,而應(yīng)該學(xué)會享受成功的過程,從過程中找到樂趣,這才叫做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3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書里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很多故事,但今天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是《塞翁失馬》和《掩耳盜鈴》這兩個故事。
《塞翁失馬》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住在和胡人相近的邊塞那邊,一次他的馬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他卻覺得這是好事,果然過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馬帶著胡人訓(xùn)成的馬一起回來了,大家都來恭喜塞翁,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當(dāng)然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兒子很喜歡這匹馬,經(jīng)常騎馬出去,有一次因?yàn)轳R受了驚嚇,塞翁的兒子從馬上跌落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塞翁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發(fā)生了戰(zhàn)爭,十有八九的青年都在戰(zhàn)場上送了命。塞翁的兒子因?yàn)樗嗔送,可以不用去參加?zhàn)斗而得以幸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并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有時候以為是好事,反而結(jié)果是不好的。這個故事教給我們一個道理,看待事物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在學(xué)習(xí)上遇到困難是壞事,但學(xué)會了不輕易放棄就又變成了好事;受到表揚(yáng)也不能驕傲自滿,否則表揚(yáng)也會變成壞事。
書中還有《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故事是有一個人想偷一口鐘,這人想把鐘背上就逃跑,可是鐘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鐘砸碎,剛一砸就有很大的聲音,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這樣只會騙了自己,而騙不了別人。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都不能自欺欺人,對于客觀存在的事實(shí)就應(yīng)該去正視它,去面對它,而不是想辦法逃避。
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受益多多,會對我以后的成長幫助特別大。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4
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dān)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dān)水,立刻獨(dú)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jié)果老鼠猖獗,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三個和尚》是根據(jù)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的,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救火直至后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jié),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fēng)尚,與現(xiàn)實(shí)生活緊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5
尹綽和赦(she)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
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fēng)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說讓主子不高興的話。
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主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zé)。
一次,趙簡子帶尹綽、赦厥及其他隨從外出打獵,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竄出來。
趙簡子命令隨從全部出動,策馬追捕野兔子,誰抓到野兔誰受上獎。
眾隨從奮力追捕野兔,結(jié)果踩壞了一大片莊稼。
野兔子抓到了,趙簡子十分高興,對抓到野兔的隨從大加獎勵。
尹綽表示反對,批評趙簡子的做法不妥。
趙簡子不高興地說:“這個隨從聽從命令,動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辦事,我為什么不能獎勵他呢?”
尹綽說:“他只知道討好您而不顧老百姓種的莊稼,這種人不值得獎勵。當(dāng)然,錯誤的根源應(yīng)該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樣的要求,他也不會那樣去做。”
趙簡子心里悶悶不樂。
又一次,趙簡子因頭天晚上飲酒過多,醉臥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夢中。
這時,楚國一位賢人應(yīng)趙簡子三個月前的邀請前來求見,赦厥接待了那位賢人。
為了不打擾趙簡子睡覺,赦厥婉言推辭了那位楚國人的求見,結(jié)果使那位賢人掃興而去。
趙簡子直睡到黃昏才醒來,赦厥除了關(guān)心趙簡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對來人求見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敷衍了幾句。
趙簡子常對手下人說:
“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愛護(hù)我,從不肯在別人面前批評我的過錯,深怕傷害了我?墒且b就不是這樣,他對我的.一點(diǎn)缺點(diǎn)都毫不放過,哪怕是當(dāng)著許多人的面也對我吹毛求疵,一點(diǎn)也不顧及我的面子!
尹綽聽到這些話后,依然不放過趙簡子。
他又跑去找趙簡子,他對趙簡子說:
“您的話錯了!作為臣下,就應(yīng)幫助完善您的謀略和您的為人。赦厥從不批評您,他從不留心您的過錯,更不會教您改錯。我呢,總是注意您的處世為人及一舉一動,凡有不檢點(diǎn)或不妥之處,我都要給您指出來,好讓您及時糾正,這樣我才算盡到了臣子的職責(zé)。如果我連您的丑惡的一面也加以愛護(hù),那對您有什么益處呢?丑惡有什么可愛的呢?如果您的丑惡越來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嚴(yán)呢?”
趙簡子聽了,似有所悟。
可見,真正的愛護(hù)并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在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點(diǎn)錯誤后,能真心指出并幫助其改正,使之不斷完美起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6
寒風(fēng)呼嘯的寒假里,我又懷著激動的心情再一次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而現(xiàn)在我卻被一本書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國古今寓言》。
我拿起這本書時,心中不由燃起激動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認(rèn)真的閱讀起來,我的眼睛簡直就無法從書中的世界轉(zhuǎn)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買櫝還珠》這一個小故事,而這也讓我受益匪淺,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個顆珍珠和一個精美的盒子,后來他就拿去賣,只是有一個人來看,可是他卻不看那顆價值連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愛不釋手。之后,顧客就花了大價錢買了這個盒子。這個寓言告誡我們: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恰當(dāng),不能沒有眼光。聽到這里,我的心不由的一顫。原來,這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讓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后,又像身負(fù)使命的使者一樣,繼續(xù)往下看。我接著又看到了《掩耳盜鈴》、《高山流水》、《亡羊補(bǔ)牢》等等。這些寓言故事都讓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其中《高山流水》是我們學(xué)過的.課文《伯牙絕弦》中的詞:形容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而我們所要做的則需要用心看這本書。
《中國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一般,帶領(lǐng)我學(xué)到世界的真諦,而它又像一個與我形影不離的小伙伴一樣,那樣貼切。它也是我在書的天空下翱翔……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7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yán),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jī)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jī)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xiàn)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jìn)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shí)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rèn)為300人一塊兒吹實(shí)在太吵,不如獨(dú)奏來得悠揚(yáng)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zhǔn)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8
【徐王互嘲】
北齊徐之才被授封西陽王,尚書王元景戲說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義理?依我所解,當(dāng)是乏才!
之才也不示弱,隨聲反譏說:“王之為字,加言為枉,近犬使狂,加頸足就成馬,施角尾而成羊!痹盁o言以對。
【出頸無明】
徐之才常與盧元明互嘲取樂。一次,徐之才宴客,盧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頭則是兀明,出頸則是無明,減半則是無日,變聲則是無盲。”元明笑而無以對答。
【煎餅之謎】
南北朝時,一天北齊皇帝高祖對幾個大臣說:“我出個謎語你們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動甬猜出來:“煎餅!
原來“卒律葛答”是當(dāng)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突厥語,譯成漢語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組成“煎餅”二字。
高祖又讓大臣們也出個謎。大伙還沒制作出來,石動甬卻說:“卒律葛答!”高祖沒猜出來,問他是什么?石動甬說:“是煎餅!
高祖說:“這是我剛才出過的謎,你怎么又重復(fù)出呢?”
石動甬談諧地說:“我是趁你的`煎餅鍋還熱,就跟著再做了一個!备咦娲笮
【勝他一倍】
北齊高祖常讀《文選》,稱贊郭璞的《游仙詩》寫得好。石動甬說:“這詩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勝他一倍!备咦婕戳钏髟。
動甬說:“郭璞《游仙詩》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甲髟疲骸嘞ж穑杏卸朗!M不勝他一倍?”高祖大笑。
【世尊騎!
石動甬對法師說:“佛常騎什么東西?”
法師回答說:“有時坐千葉蓮花,有時乘六牙白象!
石動甬說:“原來法師一點(diǎn)不讀經(jīng)書,連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師問:“施主您讀經(jīng)書,知道佛騎什么?”
石動甬說:“佛騎牛。”
法師問:“怎么知道佛騎牛呀?”
動甬說:“經(jīng)書上說:‘世尊(舊時對佛的敬稱)甚奇(與“騎”諧音)特(古時解釋“!绷x)’,難道不是佛騎牛嗎?”旁人大笑。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19
暑假里,我讀了這本書。書里藏著許多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
讓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怕鬼的人》。故事講的'是:楚國有個怕鬼的人,只要聽見枯葉落下或者蛇鼠爬行的聲音,都認(rèn)為有鬼。一個賊知道后就在夜里窺伺這人的矮墻,并發(fā)出鬼叫聲。這人很害怕,不敢出來看。賊就這樣反復(fù)了四五天,終于去這人的房間,把他的財物透個精光。等到第二天早上這人才發(fā)現(xiàn)了,鄰居們都說他的東西“被鬼偷了”。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還是相信大家的話。
讀了這個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戰(zhàn)勝心里的恐懼。故事中的人就是因?yàn)樘懶,太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了,才使他丟掉了全部的財務(wù)。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太有意思了,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我好喜歡這本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20
戰(zhàn)國時期,楚將昭陽率精銳之師攻打魏國,連戰(zhàn)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陽得意之余欲率軍趁勝攻伐齊國。楚將陳軫見部隊連續(xù)激戰(zhàn),雖情緒高昂,卻已是疲憊之師,急需休整,便竭力勸阻昭陽伐齊,并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有個廟宇主人春祭,賞賜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難以分配,此時有人提議說:"僅這一壺酒不如讓一個人喝個痛快,讓我們來個畫蛇比賽,在地上畫蛇,看誰先畫好,誰就獨(dú)喝此壺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約定時間,大家同時開始在地上畫蛇,其中有個人畫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還沒有畫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現(xiàn)自己,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于是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提筆,別出心裁地說:"我還要替蛇畫幾只腳哪!",正當(dāng)他提筆給蛇畫腳的時候,其中一人卻已將蛇畫好,伸手奪過正在加畫蛇足人手中的`酒壺說:"蛇是沒有腳的,你何必替他畫腳呢?"說罷,便張口喝起酒來,畫蛇腳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邊,懊喪地看著別人喝酒。
陳軫的意思是說,楚軍已經(jīng)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現(xiàn)在正是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軍隊可以養(yǎng)精蓄銳,我們也可受到楚王的賞賜和人們的贊揚(yáng);如以疲憊之師,攻打有備的齊國,一旦失敗,就會前功盡棄,遭到楚王的處罰和人們的唾罵。
“畫蛇添足”就用來比喻多此一舉或弄巧成拙。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1-20
【精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5-19
(經(jīng)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6-23
【經(jīng)典】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2-20
中國古代短篇寓言故事06-29
(優(yōu)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9-16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實(shí)用]05-20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熱)05-19
【熱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6-23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熱]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