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
導語: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程,只有教學管理有效,才能達到教學質量求高的目的。 如何落實教學管理有效,個人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管理策略,向管理要質量
教學管理要做到善管理、嚴管理與細管理。
善管理就是科學管理。
一是變滯后管理為超前管理。過去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主要是對教師已完成的工作進行檢查,出了問題再亡羊補牢。如果我們把管理工作做在前面,教師在工作中就會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例如:教師備課把上后檢查變?yōu)樯锨皺z查,檢查教案與檢查教材分析相結合,要求教師在備課前對新教材進行分析研究,寫出書面材料,各學科對創(chuàng)新思維點進行探究,這樣以教材分析指導教學。
二是變單項管理為互動管理,以往的管理只是教師在學校的安排下完成任務,缺少學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在組織教師聽、評研究示范課的過程中,一方面進行理論講座,武裝教師的頭腦;另一方面抓住好的典型,進行示范引領,讓學校的人力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潛能。
嚴管理:要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
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zhí)行中有無違規(guī)現(xiàn)象,作為考核教師教學能力的基本條件。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行政值班人員每天從晨會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fā)現(xiàn)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guī)上課,課堂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不完整,隨意上自習課或未按規(guī)定時間放學等現(xiàn)象,都要進行記載和處理。
細管理: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疏漏,對教師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提出具體的要求。
一是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yōu)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
(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
(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3)必須當堂檢測、反饋和鞏固。二是加大對后進生轉化力度,提高整體成績。后進生是影響教學質量評估指標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強化后進生轉化的具體措施,使幫扶工作收到明顯的效果。第一、建立檔案。根據考試分數和任課教師平時觀察,確定后進生名單,建立檔案。第二、根據后進生的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檢測內容,進行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和月月清工作。第三、抓兩頭保中間。一年級和六年級任課教師要高度負責,不能從一年級起,就出現(xiàn)學困生。不能使學困生在畢業(yè)時還沒有脫困。中間年級教師要避免產生新的學困生。
二、提高師資水平,向隊伍要質量
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提高師資水平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關鍵。
1、加強思想工作,提高政治素質 健全完善政治學習制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要轉變重業(yè)務學習輕政治學習的做法,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制定學習計劃,做到學習經;、制度化、規(guī)范化,用先進的思想引導人、武裝人、鼓舞人。
2、加強業(yè)務學習,厚積文化底蘊 開展教師讀書活動,興學習之風。每位教師每學年讀一本教育理論著作,撰寫不少于1000字的讀書心得,每學期參加二次以上讀書活動。提倡廣泛的閱讀興趣。
3、加強校本培訓,教研與成長相得益彰 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教研”的理論,深刻理解與領會校本教研的目的、意義,以及校本教研的內涵,了解和掌握教育行動研究方法,以教育科研方法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推進教學研究,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有效機制和模式,增強問題意識、反思意識、研究意識、互助意識、專業(yè)意識,創(chuàng)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繼續(xù)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樹立教科研興校、興教思想,大興研究之風。
以校為單位,組織2-3次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培訓,提高教師對教學資源使用、整合能力。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圍繞專題,通過看錄像、聽講座、課堂觀摩、評課談體會、寫論文等形式,學習、交流、實踐,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三、加強課堂管理,向課堂要質量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主渠道和實現(xiàn)自主和諧發(fā)展的主陣地。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實現(xiàn)“為了所有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特別需要每一位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在課堂教學中以新的教學方式體現(xiàn)新課程“以生為本”的理念,強化課堂教學,構建有效課堂,向課堂要質量。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教師上一堂課并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仔細備課。必要時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huán)節(jié)、備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yōu)質高效,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第三,把幫困加在課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xiàn)實的,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后進生成長檔案;
(2)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后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4)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yè)題。
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yè)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四、強化基層建設,向協(xié)作要質量
教學管理光靠校長和教導主任去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強化基層建設,充分發(fā)揮職能部門作用。
一是校長要強化學校各部門的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之間應加強協(xié)調,共同圍繞教學中心做好管理工作,以產生整體效應。盡管各部門的職能不同,但最后的落腳點是一致的,那就是要為教學服務。
二是加強教研組和年級組建設。配備精干的組長,并經常性培訓和研討,以便相互取長補短,群策群力。
總之,科學有效的管理,是學校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有力保證,教學常規(guī)的創(chuàng)新、有序、落實是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教師用嚴肅認真、兢兢業(yè)業(yè)、學識精湛的教學作風,用熱情的態(tài)度、親切的關懷、耐心的教誨、坦誠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用這些處世準則去影響幫助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質量就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11-19
課堂管理的有效策略06-04
加強小學教學管理的策略06-04
小學班級有效管理的策略06-04
中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06-03
小學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06-04
幼兒教育的有效策略12-08
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方法06-04
小學教學管理的有效方式06-04
初中教學管理的有效方式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