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厭學心理對策
初中生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因此心理上會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響的,這就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xiàn)一些問題。常見的問題就有厭學心理。很多學生有厭學的情況,那么有什么對策呢?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厭學心理對策,歡迎閱讀參考!
“人之初,本愛學!比藦倪蛇蓧嫷睾螅筒粩嗄7麓笕说谋砬、聲音、動作,因此他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吃飯……學會了許許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竟然有如此強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動力,那么是什么讓他們一改初衷,變得不再愛學習了呢?
是他們的先天學習能力太差?還是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也許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然而,負載著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師尤其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也應該積極探索這個問題,為“厭學”的孩子在茫茫學海中點亮一盞航燈。
我們都知道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yè),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和對策,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認為,厭學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學校一樣,是孩子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識的傳授,家庭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都超過學校,而且起決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個溫暖而安寧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夠和睦,冷戰(zhàn)、吵架、打架、摔東西等過激行為無形中會刺激孩子,讓他們感到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溫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獨、焦慮、傷心等情緒的困擾。自然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也就不再那么積極,在他看來,他表現(xiàn)的好壞父母已經(jīng)無暇關注,那么好壞有什么分別呢?
2.家庭文化氛圍缺乏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過去那種靠讀書謀出路的日子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們中有的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文化卻照樣賺大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有的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對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們丟在家里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認為自己有錢好辦事,現(xiàn)在孩子學得怎樣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錢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長大就行,學習成績好不好無所謂,以后可以用錢為他們安排出路……來自這一類家庭的厭學學生比較重物質(zhì)享受,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愿努力學習,甚至經(jīng)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3.家長期望值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特別緊,“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所好學!笔呛⒆咏邮茏疃嗟男畔。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郁和不滿的情緒圍困著。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愿,就責罵痛打孩子,使之產(chǎn)生強烈畏懼心理,而遷怒于學。久而久之,把本來有樂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
二、學校因素
在導致學生厭學的幾種因素中,學校教育是關鍵的因素,因為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厭學的學生大多不喜歡學校生活。在學校因素中,導致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教學方法不當、師生關系等等。
1、教育觀念落后。我們的課程改革工作已經(jīng)進行了幾年,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考試改革上還是相對滯后。很多學校仍然以分數(shù)為主要衡量標準來招生。
還有一部分教師仍然沒有轉(zhuǎn)變觀念,教學思想觀念仍舊比較落后。部分教師認為只有讓學生得高分,才會得到領導和家長的認可。可是,教師沒有去思考怎樣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而是把解問題得辦法放在了作業(yè)上。于是,幾個學科的作業(yè)向幼小的學生鋪天蓋地而來,學生經(jīng)常被老師們“xxx”。
新課程改革倡導多元評價體系,可是我們部分學校和教師仍然把考試成績視為唯一標準。許多學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詣,或者可以說有些天賦,但是學校和教師的興奮點總是停留在考試成績上。學生的長處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自己的弱項經(jīng)常又成為老師的“靶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厭學心理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
2、教育教學方法不當,F(xiàn)在不僅是學習困難生厭學,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亦不感興趣,不少學生期盼雙休日和寒暑假早日來臨,想擺脫在校學習沉重的負擔。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學生對學習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漠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發(fā)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學習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
3、師生關系。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當師生關系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時,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干勁。當學生與教師關系緊張時,他們會覺得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了。我們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學會用贊賞的眼光去看學生,學會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他們。
三、社會因素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特別是電腦的誘惑。由于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學校里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迷于網(wǎng)絡,家長和老師是拔也拔不出來。
可見,學生的厭學心理產(chǎn)生是內(nèi)外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必須依靠學生、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厭學心理的對策。我根據(jù)自己的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爭取家長配合
針對家長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態(tài)度,不恰當?shù)慕逃绞,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適,承受挫折,培養(yǎng)自控能力等。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轉(zhuǎn)變觀念,改變不良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
二、減輕學業(yè)負擔,緩解學生壓力
要使學生從持續(xù)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只能從減輕學生負擔入手,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社會、學校及家庭要從根本上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理論要求、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yè)量和考試頻度,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jié)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不斷獲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師要有意識地科學地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引發(fā)新的學習需要,發(fā)展廣闊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qū)W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于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nèi)容,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diào)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tài),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總之,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一定會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孩子厭學有哪些表現(xiàn)
1.學習興趣不濃,缺乏長遠動機。這部分學生大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佳,對學習感到乏味,學習缺少主動性,窮于應付學習任務,感到學習是一種苦差事,簡直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只求完成義務教育初中畢業(yè),或只打算考技校、職高,希望早日參加工作,缺乏長遠的奮斗目標。
2.信心不足,自暴自棄。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而產(chǎn)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壓力,如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訓斥、同學們的恥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一談起學習就心煩意亂、苦悶、焦躁、頭痛,一進教室就情緒低落,對考試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
3.圖眼前實惠,需要層次低。由于家庭的負面影響,他們貪圖眼前實惠,需要層次低,錯誤地認為只要有錢就有一切,能撈錢就是有能耐,有了錢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從小就一心想撈大錢,有了錢就吃、穿、玩。對于如何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考慮很少。
4.意志薄弱,克服困難毅力差。他們有過強的依賴心理,學習上不愿意獨立思考,一旦失去輔導成績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難題,就叫苦不迭,整天沒精打采,灰心喪氣,意志消沉,悲觀失望。
孩子厭學是什么
1.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xiàn)。
2.人們常把逃學和厭學聯(lián)系起來。厭學可表現(xiàn)為很多種形式,如: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愿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喊“肚子疼”、“頭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yè),一看書就犯困;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卻“看不進去”;不愿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xiàn)煩躁,或者轉(zhuǎn)移話題;上課時常打不起精神,課后卻十分活躍,表現(xiàn)為“玩不夠”。而逃學作為厭學的極端行為則主要表現(xiàn)為不去上學,然而,有關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的僅有21%。
【小學生厭學心理對策】相關文章:
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03-03
職場新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04-11
高中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的四個原因07-18
關于孩子厭學的方法03-09
怎樣避免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03-31
如何應對厭學現(xiàn)象呢03-16
孩子厭學早戀怎么辦08-18
初中厭學叛逆怎么辦07-26
大學叛逆厭學怎么辦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