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教師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效教師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樣是一節(jié)課40分鐘,為什么有的老師效率高呢?怎樣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呢?這就需要有效的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師》這本我們提供了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實踐指導。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所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
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就像小學語文教學生識字一樣,要求學生掌握10個生字,學生記住了10個字,我們說完成教學任務了,如果學生在能用他們組詞,造句,那這就是高效。
我認為,在“有效的課堂”、 “有效的教學”,“有效的作業(yè)”中,落實這一系列“有效”的,恰恰是我們老師,只有有效的教師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為學生量身打造有效的作業(yè)。怎樣才能成為一名“有效”的老師呢?
第一,教師必須對教育事業(yè)熱情、對學生摯愛,散發(fā)出教師的智慧的光芒。“教育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成為一名有效教師。我們不要埋怨我們的環(huán)境不好,埋怨我們的學生不好教,我們要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方法太少?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充實自己。
第二,“合作交流”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應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多與學生交流、交往,你會更容易走進學生的世界;多與同事合作交流,你會得到更多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深知當前教育的諸多弊端:師生壓力大,學生厭學等。通過學習《有效教師》,督促我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生的期不要太高、講究課堂管理的技巧、講究評價的方法。
第三,成為有效教師的關鍵就是學會有效反思。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師要善與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于通過閱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fā)現差距。
第四、教育的本源是愛的教育。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他們的一面鏡子,鏡子里的我們要給學生更科學、更豐富、更健康的世界,這樣現實生活中他們會把世界看得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