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窄門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窄門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窄門讀后感1
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余華的小說《兄弟》的后記印下了這句話。他寫道:“寫作就是這樣奇妙,從狹窄開始往往寫出寬廣,從寬廣開始反而寫出狹窄。這和人生一模一樣,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fā)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fā)的人卻能夠走到遙遠的天邊。所以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他告誡我們,“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像余華告誡我們的一樣,“正確的出發(fā)都是走進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沒有多長。”的確,那扇寬敞的門大開,里面有著無數(shù)財富故事的上演,有著無數(shù)成功人士的身影,有著各種地位、金錢等難以抵制的燈紅酒綠的誘惑,許多庸俗之輩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向著大門奮蹄疾馳,呼嘯而去,但是進入大門之后,他們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想象中的“升職加薪、當上總經(jīng)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反而迷茫的找不到北,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就算找到了合適自己的,路也沒有多長,最終無路可走。但自命不凡的他們還是對窄門不屑一顧,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判斷那是“傻子們”才會進的門。其實,窄門只是對那些自以為義而不肯謙卑的人來說是窄的,對那些貪愛虛華而不愿舍己的人來說是窄的。
在我看來,進入寬門是無需努力的,站在門前的人,不需要費力氣尋找,只需邁開步伐沿著容易的大道前行就可以了。向下走的路是容易的,向上走確實不容易,進入窄門如同走上坡路,路長人稀,一旦下定了決心,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獨,堅持不懈,不斷努力。有的人好不容易找著窄門,卻沒有進去;有的人走到窄門前,覺得窄門太窄了,若要進去必須要努力舍己,于是原路返回;有的人還沒有下定好決心,仍回顧著大路,結果錯過了窄門;有的人找著并進去了,卻不喜歡眼前的景象,因為前方的.路就如同背負十字架前行一樣艱辛而轉回奔向朝向大門的大路。
說到十字架,想到一個故事,講到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在緩慢而艱難地前行。途中,有一個人忽然停了下來。他想,上帝啊,這個十字架太沉重了,我可以把十字架砍掉一塊!于是他動手砍了起來。砍掉之后走起來,的確是輕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就這樣走啊走啊,走著走著,他覺得肩上的十字架還是很沉,很重!他祈求道,上帝啊,請你讓我再砍掉一截吧,我會走得更輕松!于是,他又砍掉了一截。感謝上帝,這樣一來,他感到輕松多了!如此,他毫不費力地就走到了隊伍的最前面。當其他人在吃力地負重前行時,他卻輕松地哼起了小曲。誰料,前邊忽然出現(xiàn)了一個又深又寬的溝壑!溝上沒有橋,周圍也沒有路。也沒有蜘蛛俠或者超人出來解救他……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趕上來了,他們用自己背負的十字架搭在溝上,做成橋,從容不迫地跨越了溝壑。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經(jīng)被砍掉了長長的一大截,根本無法做成橋幫助他跨越溝壑。于是,當其他人都在朝著目標繼續(xù)前進時,他卻只能停在原地,垂頭喪氣,追悔莫及……
由此看來,用努力過的汗水和淚水換來的橋那邊的“窄門”才最寬敞最明亮,才有著最美的風景。
窄門讀后感2
圣經(jīng)說:"你們要進窄門.是耶穌犧牲的愛讓人得救,《窄門》讀后感:舍己犧牲的愛是窄門。這是神白白給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并.:"你們要走窄門。"耶穌是我們的路標,是我們的標桿方向。
舍己犧牲的窄門,可以幫助很多人,造就許多人,神就讓你的心胸海闊天空。死掉自己的面子虛榮,讓別人的靈魂活過來。我們也要白白的給出去。
圣經(jīng)《馬太福音》16:25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人生就是這樣奇妙,從狹窄開始往往走出心胸寬廣,從寬廣開始反而越走越窄。世界的門是自私自利的寬門,但是越走心胸越狹窄。
神的愛是長闊高深圣經(jīng)《以弗所書》3:18能以和眾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他是愛我為我舍己.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很多時候我們輕易忘記神犧牲的愛到底已有多久我們失卻了起初的愛心,并拋下那像小朋友信心.小朋友喜歡合群。我們沒有愛心的時候喜歡孤立。
什么是"碰撞",是圣經(jīng)中所說的窄門,讓人得永生,看到光明與希望的窄門。就是付出舍己,像耶穌一樣讓別人得好處,不求自己的益處的愛。有的人用圣經(jīng)都是以自私的心態(tài),不是造就別人的心態(tài)。
甚至每一個父母希望都他們的子女,能走入一個寬門,門后是一條平坦的陽光大道,沒有風雨,沒有挫折,一路順風順水,幸福的到達理想的彼岸,讀后感《《窄門》讀后感:舍己犧牲的愛是窄門》。
他是愛我為我舍己
圣經(jīng)《約翰福音》15:13人為朋友舍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nèi)糇裥形宜愿赖,就是我的朋友了?/p>
窄門是一種態(tài)度。就是專挑走的人少的,看起來不好走的路來走。就是付出舍己吃虧的路,像耶穌一樣讓別人得好處,不求自己的益處。
窄門:這也許是上帝設置的最高明的一個陷阱。那個寬門,也許看上去,充滿希望與美好,充滿誘惑,可是你一旦走入,路會越來越窄,人生也會不斷向下,生命之光也會變得黯淡。最可悲的`地方還在于,可能在你生命終結的那一天,你都沒有明白,自己究竟走的一道什么樣的門,一路上都還在抱怨,為何看似平坦的人生路,卻沒有任何的傳奇,如此的索然無味。
這是活在一種自私自我的里面狀況,把自己捆綁了這是罪。一切罪的源頭就是不舍己,耶穌的十字架打擊罪的根源。
而另一個門,是窄門,看上去充滿未知與風險,一路上有著讓人感覺到強烈不適的碰撞,可能你為他人好,讓他得永生得真理,希望他跟神有美好的關系,但會有有嘲笑,誤解,可是親愛的,窄門后的這條路,卻是一條引領你向上的路,讓你看見內(nèi)心那個天使的路,痛苦過后有絢麗的煙火,黑暗過后有黎明的曙光,傷害過后有美妙的花香。碰撞與搖晃的地方,卻是飛翔最急速的地方。勇者、智者會為碰撞而著迷,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碰撞后輝煌,而是在此之中的沉淀與重生。
生命的碰撞:永恒的成長
《箴言》27:17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
窄門讀后感3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杰羅姆自小愛著表姐阿莉莎,阿莉莎對杰羅姆也懷有同樣的感情,長輩們也都撮合他倆。按照我們的理解是不是就挺順遂的在一起了?
阿莉莎小時候見到自己的母親以生病為借口,躺在一個軍官的懷里,而后與軍官私奔了。長大些,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妹妹也愛著杰羅姆,決定犧牲自己的愛情,成全妹妹。奈何杰羅姆一直不愛她的妹妹,妹妹賭氣嫁了人,然后卻也過得很幸福。
阿莉莎原以為自己的犧牲很偉大,卻發(fā)現(xiàn)妹妹的幸福來得那么普通,于是追求比愛情更好的東西——犧牲愛情,成全上帝。結局是她恪守清教徒的自我約束,把感情深深埋在心底,最后積憂成疾,孤獨而死。
書中有一些蠻適合去表白的話,摘抄如下:
我曾用盡全部力氣在這個故事里活著,傾盡了全部德行。
自律對于我,正如自我放縱對于他人,都是一樣自然的事,嚴酷的教育非但沒讓我覺得煩悶,反倒讓我的心變得十分平靜。
一個人就算不露聲色,也可以很出色。
別對我要求太多,天堂里若沒有你,我才不去管什么天堂呢。
看到整個世界映射在你的靈魂上是一件美妙的事。
沒有一種年輕時討人喜歡的品質(zhì)老了不會變質(zhì)的。
我們似乎身處在高高的有回響的地方,心臟的每一次最細微的跳動也能被耳朵聽見。
愛情中最美好的那一刻,并不在于說“我愛你”。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初心里懷著那么多的希望,一點用處也沒有。
我活著,好像除了愛,再沒有別的理由,我緊緊地抓住愛,卻對愛沒有任何期待,我的心中除了阿莉莎,再也沒有任何的渴望。
我早已謝過上帝,心中卻還不敢有任何的歡喜。
想念她,是我唯一的實現(xiàn)了的目的'。
冬日的濃霧包裹著我,書房里的燈光,我的狂熱的愛以及信念,都無法驅(qū)散我心中的冰冷和黑暗。
依賴別人的人,必然遭遇不幸。想拯救自己生命的人,最終會失去生命。
正是心懷著靠近你的希望,才總讓我覺得最險峻的路是最好的。
人類性別的存在,或許是為了讓愛情這個主題永遠流傳的。特別是在那種沒有其他娛樂可行的年代,兩性之間的話題或者形式就被人推到極致。
有人說在這本書里看到了偉大,而我,確實沒大看出來。如果不是阿莉莎死后留下的一些日記,我都感覺不出來她愛過男主人公。前面大部分的文字,都只能看出來杰羅姆真的愛著阿莉莎。
女主更多的像是被愛的那個——總是有恃無恐!局外人看愛情里的人,總是格外的清醒和冷靜,而在局里的人,總不識廬山真面目。對于喜歡捉迷藏的人來說,直接型的性格或許太無趣了些。
對愛情的態(tài)度,我一直是簡單,直接的。愛不愛的哪那么多彎彎繞,你行我行就一起同行,不行就算了!我不喜歡曖昧,我覺得那是對雙方美好感情的辜負,至少浪費了某一方的時間和精力。
比起極力去勸說一個人改變,我更愿意一開始就吸引的是同類人,因為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想去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本身就難,且討人厭!
題外話:最近看的關于愛情書太多啦,下周找本不是愛情的書看看。
【窄門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著讀后感 讀后感03-05
魯迅故鄉(xiāng)的讀后感 讀后感03-05
《我的小學》讀后感 -讀后感05-15
少年毛澤東讀后感-讀后感07-06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02-25
成吉思汗的讀后感 《成吉思汗》讀后感01-29
《大學》的讀后感_《大學》讀后感04-02
書籍秘密花園讀后感 讀后感03-04